真武閣,中國江南四大名樓之一,是我國古代建筑史上罕見的一顆明珠,其高超的建筑技藝,傲視同齊,舉世無雙,美國教授勞倫斯·泰勒說這座建筑表現了中國人民的知識、科學、精神上的完美結合。
真武閣位于廣西容縣城東的容州古城之內,是江南四大名樓中唯一沒有經過重建而原貌原址保存下來的純木結構建筑,四百多年來,真武各經受明代萬歷33年、清康熙元年、乾隆元年、咸豐十年、光緒五年的5次大地震和3次大臺風襲擊容縣,全城民房倒塌,丈七厚的城墻開裂,大樹和旗桿連根拔起而真武閣卻巋然不動,穩如泰山!實在是奇跡。
真武閣建在一個高臺上。高臺叫經略臺,建于唐代。唐乾元二年(759年),容州刺史、御史中丞、詩人元結在容州都督府任容管經略使時,在容州城東筑經略臺,用以操練兵士,游觀風光,取“天子經營天下,略有四海”之義得名經略臺。明萬歷元年(1573年)在臺上建真武閣,就是現在我們眼前的三層純木結構真武閣,是明萬歷元年(公元1573年)的原物,原汁原味保存到現在,至今已有440多年的歷史了。
真武閣呈方塔形,通高13.2米,面寬13.8米,進深11.2米,連同經略臺的高度近20米。全閣用3000條大小不一的格木構件,以杠桿結構原理,巧妙地串聯吻合,彼此扶持,互相制約,合理協調組成一個優美穩固的統一體,被譽為“天南杰構”。
閣的柱腳古礅上也刻有精美的花紋,做工精細閣的柱腳古礅上也刻有精美的花紋,做工精細。
真武閣分三層三檐,屋檐挑出極大,柱高低,比一般樓閣的出檐節奏快,遠觀不像三層建筑,像是一座單層建筑而有三重屋檐,但又比一般重檐建筑層次分明,有強烈的韻律感和動勢。屋檐坡度舒緩流暢,角翹簡潔平緩,舒展而大氣,硫璃綠瓦,清新又飄逸,宛如一件藝術精品!
真武閣是精妙之處在二樓。順著樓梯上到二樓,你會發現四角有4條大內柱,頂起三樓樓板,梁架,配柱和閣瓦,脊飾等十幾萬斤沉重負荷,柱腳懸空不落地,離開樓板樓板3公分!是全閣結構中最精巧、最奇特的部分,它象天稱一樣維持整座建筑的平衡,結構之奇巧,舉世無雙!
一些柱腳的石礅經風吹日曬已經風化而木柱卻依然完好一些柱腳的石礅經風吹日曬已經風化而木柱卻依然完好。
真武閣輕盈秀美,玲瓏剔透,樓閣飛檐,屋脊塑有鰲魚、獅子、鯉魚、仙鶴等吉祥物。屋脊中央有火球,兩側各有飛龍噴水。真武閣是純木建筑,全部用鐵格木建成,不用一根鐵釘。這些鐵格木雖經長年風吹日曬卻安然完好,沒有一絲裂紋及蟲害,堅硬無比,刀砍不入。我們在真武閣見到不少柱腳下方的石礅都已風化石爛,而木質的柱雖經幾四百多年的風吹日曬卻依然完好無損。
珍貴的樓閣是我國古建藝術的瑰寶,1982年國務院率先把真武閣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緊隨其后的是岳陽樓,1988年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于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和滕王閣屬近期建造的現代建筑,與文物無緣。
真武閣偏安一隅,從建好至今已有近450年,沒有經過修葺而穩固安然,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下來,真是奇跡。而你不是真武閣奇跡的制造者,但你能成為真武閣奇跡的見證者,請來容縣真武閣看看這座天下奇樓,親身體驗這座古建瑰寶吧。
真武閣地址:容城東繡江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