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花鳥是我們平時比較常用的題材,特別是木棉花,經常會出現在我們廣繡當中。廣繡針法主要分為絨繡針法和金銀線繡針法……”一位身穿漢服的主播,正透過手機鏡頭,耐心地向收看直播的觀眾介紹廣繡的構圖和針法,講述廣繡的歷史故事、文化屬性、經典技藝。
她就是廣繡大師梁秀玲的女兒、番禺區新造鎮廣繡家族第六代傳人梁曉曼。近日,她首次試水直播帶貨,用年輕人專屬的語言和風格讓廣繡走入尋常人的生活。
母女兩代非遺傳人接力譜出繽紛廣繡
新造鎮(包括小谷圍街)是廣繡的發源地之一,北亭村在廣繡歷史上更是赫赫有名,鼎盛時期家家有繡架,戶戶有繡娘。梁秀玲就出生于北亭村的廣繡世家。
梁秀玲告訴記者,她小時候覺得廣繡只不過是老一輩要后輩學習的一種生存技藝罷了,但是到了十幾歲,梁秀玲漸漸從骨子里喜歡上了廣繡。經過多年的努力,梁秀玲創辦了刺繡藝術館,該館集廣繡精品繡制、展示、技藝研究與傳承于一體,并開創了獨具一格的“南粵廣繡”。
今年27歲的梁曉曼是廣繡家族第六代傳人。她從6歲開始,就跟著媽媽梁秀玲學習廣繡。在媽媽的言傳身教下,梁曉曼上大學時就立志要將這一傳統文化繼承下去,讓更多年輕人認識并喜愛上廣繡。為此,梁曉曼大學畢業后就加入媽媽梁秀玲創辦的梁秀玲刺繡藝術館,成為一名專職繡娘。
梁曉曼大學學的專業是園林設計。當她發現廣繡和她所學的設計之間可以相契合時,她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要用所學的專業設計帶動廣繡的創新。于是,敢于嘗試的梁曉曼在研發廣繡新產品方面就“折騰”開了:以動漫、手繪為元素,賦予廣繡時尚印記;把廣繡與家居裝潢結合,賦予廣繡實用價值;飾品和手袋上添加廣繡,讓廣繡接地氣。看著女兒這么投入地傳播廣繡文化,梁秀玲感到十分欣慰,并給予大力支持。
試水直播帶貨云端拓展非遺傳承新天地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梁秀玲刺繡藝術館一直閉館,原本比較受大眾歡迎的廣繡禮品市場亦受到了巨大的沖擊。為了減輕疫情帶來的影響,同時也打開人們對廣繡認知的新渠道,梁曉曼決定試水直播帶貨,借助直播平臺讓廣繡走進年輕人的世界。
梁曉曼的想法得到了媽媽及家人的一致贊同。在關乎廣繡傳承發展的事情上,梁秀玲從來不會抹殺女兒的任何創新。說干就干,家庭會議上,梁曉曼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媽媽梁秀玲和小姨梁秀媛負責現場廣繡針法演示;爸爸和弟弟負責后勤保障;而她本人則既是總策劃又兼職主播。
架起手機、打好燈光,梁秀玲刺繡藝術館瞬間變成了直播間。直播中,梁曉曼帶上媽媽梁秀玲和小姨梁秀媛輪流上陣,介紹各式各樣的廣繡工藝品,以及絲巾、披肩、包包等附屬產品,還現場進行了刺繡展示,向觀眾講述廣繡的歷史文化、針法技藝等。梁曉曼幽默風趣的解說,得到很多觀眾的點贊。
梁曉曼認為,在這場謀變求生的浪潮中,手藝人唯有打破傳統的經營模式,才能探索出新的銷售路徑。直播帶貨熱的興起,為廣繡文化傳播帶來了新機遇。通過直播平臺,可以讓觀眾直觀了解廣繡,擴大非遺影響力,讓非遺走入年輕人的世界。梁曉曼希望將來探索更多的傳播途徑,使廣繡這項古老文化“火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