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筑規劃的“風水”理念,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節約、堅固、防御性強的特點,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筑類型。
南靖是福建土樓的故里,擁有各類土樓15000多座,其中大造型土樓1300多座,堪稱“土樓王國”。最老、最大、最小、最高、最精美的土樓都在南靖境內。
作為福建土樓的杰出代表,南靖土樓經過歷史的洗禮,如今仍然能完整地保留著原始風貌,實在令人驚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看一個南靖縣的土樓——裕昌樓。
裕昌樓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了,是目前已知最古老、最大的圓樓,有著福建土樓之父的美譽。
走進南靖縣的下坂村,四周風景極好。茶園遍布、綠意盎然、溪流歡暢,你感覺自己仿佛在煙斜霧橫的仙境之中遨游。
遠山影影倬倬的藏著真面,天空是如同水洗一般的干凈。用力深呼吸一口,鼻端所聞都是草木的芳香,讓人不由得心胸開闊起來。12座土樓井然有序地散布在溪流兩岸,其中最大、最矚目的一座便是裕昌樓。
一條溪石小道從這頭連著那頭,延伸在淺淺的水中,指引著人們邁入土樓的內部。從上游一路歡騰跌落下來的水流,竟然形成了一道小瀑布,嘩嘩的水聲,聽著很是治愈。
走進土樓,宛如走進一段塵封的故事。仿佛雙腳踩在土樓的石路上,也就踩在了厚重的歷史之上,空氣中也散發著獨屬于時光的馨香。
裕昌樓建于1308年,是福建土樓現存最古老的土樓。
裕昌樓是早期股份制的產物,由劉、羅、張、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出資建造,共有五層18.2米,房室269間。
裕昌樓有5大看點
看點一:是“東歪西斜”。
樓內部分支柱左傾右斜,三樓四樓回廊支柱朝一個方向(順時針)傾斜,五樓回廊支柱又朝另一個方向(逆時針)傾斜,最大的傾角達到15度,似乎只要一陣風吹過來,它們就會轟隆一聲倒下。但是裕昌樓建成以來,經歷多次地震,無數風雨,有驚無險安如山。因此,被稱作"東歪西斜樓",所以裕昌樓有東歪西斜700年之說。
看點二:是裕昌樓整體遵循五行道的造型。
裕昌樓初為劉、羅、張、唐、范五姓族人共同興建居住,故整座樓設計為間數不等的五大卦,大卦13開間,小卦9開間,每卦設一部樓梯,外墻設五個瞭望臺。五姓人家,五層結構,五個單元、五行排列,體現祈望五谷豐登、五福臨門的美好愿望。
看點三:是在裕昌樓的正中央,一進裕昌樓就能看到的單層祖堂。
和其他土樓不同,裕昌樓沒有把祖堂放在大門對面的土樓一層,而是選擇了天井的中心。這樣無論從土樓的哪個角度來看,祖堂都在視野的中央。
祖堂的建筑風格和土樓如出一轍。更為特別的是,在祖堂外圍有一圈河卵石鋪地。據當地人說,這也是根據金木水火土五行來等分五格的,別的地方很少見。
看點四:是樓層設計。
裕昌樓有五層,五層的功能都是不同的。一層是灶間,也就是廚房;二層是糧倉,用于存儲糧食;三層是老人居住;四層則是年輕人居住。
猜一猜五層是什么?吃飯、居住各得其所,好像沒有需要空間的了對嗎?實際上,五層是用來存放棺材的。簡單來說,在裕昌樓里,可以度過整個一生。
看點五:是水井。
裕昌樓除了大天井有水井之外,后半樓的每家每戶的一樓灶間,都有一口水井,深約1.5米,直徑約0.6米,井水清洌,水源充盈,拿起水勺伸手即可打水。
裕昌樓依山臨溪,環境幽靜,打上來的泉水清冽、甘甜,滋養了世世代代居于此的人們。
在裕昌樓內走一走,感受劉姓族人們的生活,很愜意。
縱使外面日新月異、天翻地覆,這里的人們始終守著本心,過著自己安逸的生活。你會感覺,時光在裕昌樓是凝固的、靜止的,只是賦予了土樓更長足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