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又稱枓栱、斗科,是漢族建筑特有的結構,其實早在戰國時代,就出現了斗拱的雛形。那時候的斗拱大都是木材所建,藏匿于華麗屋檐下的斗拱,默默無語,在斗轉星移間支撐中國古典建筑歷盡風雨滄桑。斗拱的作用是上承屋頂,下接立柱,在中國古建筑中,扮演著頂天立地的角色。因為斗拱的存在,中國古典建筑的屋頂得以出檐深遠、呼之欲出。
而當今的現代建筑材料因為本身的荷載能力強、自身密度高等問題,造成現代建筑不太需要斗拱這樣的節點,或進行一定的修改,比如,從斗拱的結構作用出發,在用鋼結構的新建筑中將斗拱轉化為斜撐。古建筑斗拱不再是主要受力單位,現在更多是做為裝飾。就目前的仿古建筑而言,斗拱的象征意義遠遠大于其結構意義,主要是做裝飾作用。
現代建筑越來越多的采用金屬材料。鋁合金斗拱是現代仿古建材料的佼佼者,它因為材質穩定、重量輕、加工較為簡便、安裝簡單,具有很多優勢。它既能承重,又免受白蟻蟲蛀的困擾,使用氟碳的表面處理長期不褪色,而且后期的維護費用急劇減少,安裝簡單方便等優點。它的外表美觀,可以選擇烤漆和噴漆,按裝修風格來選擇合適的顏色或者圖案,讓仿古建筑又有了新的合適材料來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