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一個大觀園,一場紅樓夢,記錄著一個家族的起起伏伏和一個時代的歷史興衰。大觀園,是紅樓夢中人日常生活的場所,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被社會各界人士津津樂道地品讀解析。作為建筑人,重品大觀園,也許會獲得一番不同的感受。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基本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建筑室內的布局和陳設,多角度展現了紅樓人物的社會文化生活環境,下面筆者擇其要者加以分析:
怡紅院---流動空間的設計理念:
“流動空間”的設計理念普遍都是認為是德國的建筑大師密斯.凡德羅在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GermanPavilion,1929)的設計中首開先河。實際上這種使空間似隔非隔,來達到空間流通的設計手法,在中國古而有之。
怡紅院:紅線為賈政游怡紅院路線;
藍線為劉姥姥醉臥怡紅院路線。
書中對于怡紅院室內的描述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詳細的描述,即通過書中人物的活動路線來展現怡紅院中室內的空間格局。
通過原著描述,我們可知怡紅院正房是五間上房,這種室內布局是很典型的中國傳統四合院上房的室內布局。正中一間叫明間,其左右依次叫次間、稍間。明間一般做為客廳,次間、稍間主要是休息和讀書場所。在五間正房前又加出三間,稱為“抱廈”。怡紅院的抱廈中有依據房間格局打就的床榻(木炕),可供人坐臥,這里夜間是值班的嬤嬤睡覺的地方。這樣一來,室內空間就擴大了(頤和園的樂壽堂采用的就是這種建筑手法)。各房間之間的分隔,并不是用墻來封死,而是利用雕空玲瓏的木板做成各種花罩、槅扇來分隔。在空間上互相貫穿流通,從而在有限的室內空間中創造出迷幻的空間效果,難怪賈政等“未進兩層,便都迷了舊路”。
第二類是零星描述,散落在書中各章節中。書中在后面的一些章節中,陸續提到。如第二十六回“逶迤來至怡紅院中……賈蕓看時,只見院內略略有幾點山石,種著芭蕉,那邊有兩只仙鶴在松樹下剔翎。一溜回廊上吊著各色籠子,各色仙禽異鳥。上面小小五間抱廈,一色雕鏤新鮮花樣隔扇,上面懸著一個匾額,四個大字,題道是"怡紅快綠"……連忙進入房內。抬頭一看,只見金碧輝煌,文章閃灼,卻看不見寶玉在那里。一回頭,只見左邊立著一架大穿衣鏡,從鏡后轉出兩個一般大的十五六歲的丫頭來說……又進一道碧紗廚,只見小小一張填漆床上,懸著大紅銷金撒花帳子?!币约暗谌?、第三十七回、第五十一回、第五十四回、第五十六回、第六十四回中的一些描寫。
從中看出抱廈與后面的正房之間就是靠隔架分隔的,上放有一個自鳴鐘。穿過隔架,進入到后面的五間正房,中間一間是堂屋,西邊兩間是“臥室區”,東邊兩間是“書房區”。西邊的隔斷是一個木雕的格子架,上面放有金西洋自行船、聯珠瓶、纏絲白瑪瑙碟子等陳設,中間有一個大穿衣鏡做的活動門。穿過此活動門,是西次間,臨窗有炕,后檐有床。再向西,次間與稍間之間是靠一碧紗櫥隔斷的。里面設有一張小小的填漆床(賈寶玉的臥床)。這個稍間臨南窗設有一個暖閣,閣內有木炕可供坐臥。此外這一間設有后房門,可通后院。這就是西邊兩間的布局。而對面東面的兩間因為用于讀書,所以不像西邊那樣隔得那么死,基本上靠花罩分隔。在次間與明間的花罩入口處,擺設著一個屏風,擋住人們的視線,稍間是賈寶玉的書房,滿屋都是書架,此間也有門可通后院。此門入口處有一油畫仕女圖。
著者的這些安排設計構成了怡紅院豪華的室內場景。甚至還利用鏡子的光反射作用,虛虛實實,使人產生幻覺,其目的是創造出一個富麗迷幻的生活空間,此處正是大荒山的那塊頑石歷幻的“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其所用的手法,也正是后來被人們稱道的所謂“流動空間”的設計手法,并且可以說運用得十分成功。
瀟湘館---整體化室內空間設計手法
瀟湘館是大觀園中這一處幽篁茂盛的處所——女主人公林黛玉的住所。這里“龍吟細細,鳳尾森森”,它也只有“一帶粉垣,里面數楹修舍”。“小小的三間房屋,一明兩暗,回廊曲折,翠竹掩映,婆娑玉立,石子漫路,小溪潺潺,繞階緣房”,宛如江南水鄉小橋流水的景致。通過書中第十七回的描述可以看出整個瀟湘館的布局是小巧雅致的,很好地烘托出了居者黛玉的個性特征。
蘅蕪苑---極少主義的裝飾風格
作為《紅樓夢》一書中對于蘅蕪苑(薛寶釵的居室)內部陳設的精彩描述,文字雖不多,但給讀者的印象卻是十分深刻的。書中第四十回是這樣描寫的:“賈母因見岸上的清廈曠朗,便問"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眾人道:"是。"賈母忙命攏岸,順著云步石梯上去,一同進了蘅蕪苑,只覺異香撲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蒼翠,都結了實,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愛。及進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中供著數枝菊花,并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床上只吊著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圖3衡蕪苑室內陳設)
榮禧堂室內陳設
榮國府榮禧堂室內陳設-書中第三回寫道“向南大廳之后,儀門內大院落,上面五間大正房,兩邊廂房鹿頂耳房鉆山,四通八達,軒昂壯麗,比賈母處不同。黛玉便知這方是正經正內室,一條大甬路,直接出大門的。進入堂屋中,抬頭迎面先看見一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匾上寫著斗大的三個大字,是"榮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書賜榮國公賈源",又有"萬幾宸翰之寶"。大紫檀雕螭案上,設著三尺來高青綠古銅鼎,懸著待漏隨朝墨龍大畫,一邊是金蜼彝,一邊是玻璃海。地下兩溜十六張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對聯,乃烏木聯牌,鑲著鏨銀的字跡,道是: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鄉世教弟勛襲東安郡王穆蒔拜手書。’
榮國府王夫人東廊三間小正房室內陳設
書中寫道:“于是又引黛玉出來,到了東廊三間小正房內。正房炕上橫設一張炕桌,桌上磊著書籍茶具,靠東壁面西設著半舊的青緞靠背引枕。王夫人卻坐在西邊下首,亦是半舊的青緞靠背坐褥。見黛玉來了,便往東讓。黛玉心中料定這是賈政之位。因見挨炕一溜三張椅子上,也搭著半舊的彈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攜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釋炕和中國古代炕居文化
如果我們通讀《紅樓夢》,就會發現《紅樓夢》在敘述室內起居生活時,寫到炕的地方引不勝引。不過總的來說,書中所述及的炕的種類只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土炕,另一種是木炕。
土炕-一般是貧寒人家所用,例如書中第七十七回寫晴雯被逐出大觀園后,臥病其姑舅哥哥家。書中寫道:“一眼就看見晴雯睡在蘆席土炕上”。說是“土炕”,它還有磚、有石。通常為了經濟實惠,常和爐臺結合設計。在北京舊時,形容人家清苦,常說一句“鍋臺連著炕”的俗諺。在燒飯時,可利用燒飯的熱力來暖炕,一舉兩得。因此書中寫晴雯要茶喝時,茶壺就在炕頭的爐臺上,可見這里的炕也是灶炕一體的.
木炕-在《紅樓夢》中土炕出現的不多,而書中大量出現的稱之為“炕”的東西,是木炕。這種炕是磚炕和架子床的結合體。例如乾清宮東暖閣,樓下落地罩內的楠木包鑲床。這種床所謂楠木包鑲,是指炕幫而言。炕幫內是杉木長方形的床。幾張杉木床連接成一個整體平面,而床面上只有一份鋪設。在《紅樓夢》這部書中常提到的“炕”,實際上就是指這種“拼床”。拼床堅固平穩,床前常有落地罩,落地罩是從架子床的門罩演變過來的。書中對于炕的用途的詳細描述有三處。第一處對于炕上陳設的詳細描述出現在書中第三回榮國府榮禧堂正室東邊三間耳房的室內。從書中描述可以看出,居室中的所有陳設是以一個臨窗而設的炕為中心展開的,這個炕在居室中是處于統治地位的,是主人的座處。鋪設華麗而考究,主人于炕上面向室內盤腿而坐,而客人只能坐在炕邊的椅子上,所以說這間耳房的室內陳設實質是一個會客室,是用于禮儀接待的。
書中寫道:“只見門外鏨銅鉤上懸著大紅撒花軟簾,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紅氈條,靠東邊板壁立著一個鎖子錦靠背與一個引枕,鋪著金心綠閃緞大坐褥,旁邊有雕漆痰盒?!?/span>
內保溫采暖的巧妙設計
《紅樓夢》一書中還多處涉及到了中國古典建筑室內保溫采暖的設計。從書中對于當時建筑室內保溫采暖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窺見其一斑。也可以看出在當時中國生產力水平還相對比較落后的條件下,我們的祖先的聰明與才智。
一是建筑室內保溫設計-暖閣;二是建筑室內采暖設計-地炕;三是室內局部采暖用具-熏籠、手爐等。
地炕-在前面釋炕一段中,筆者已經涉及到了一種可以采暖的炕-土炕,這里我們再來談一下“地炕”?!暗乜弧庇址Q“火炕”“暖地”。是中國北方冬季為了室內取暖而墁砌的一種特殊地面。它的構造層是在室內地面下,先砌墁一層磚,取齊平整,然后再在上面鋪設有規則,等距離的磚垛。在磚垛上架設方磚,再在這層方磚上鋪砌地面磚。這就構成了通常講的“地炕”。“地炕”還包括灶坑、主煙道、支煙道、煙室、回煙道、排煙口等幾個部分。灶坑設在室外的臺幫內或臺幫外,其后部直通室內的主煙道。主煙道兩側設多條支煙道通向煙室。煙室是用磚垛架設的地面下的空間。在煙室的邊沿設回煙道,直通室外的排煙口。排煙口多設在臺幫上,冬季時,在灶坑內燒柴炭,產生的熱氣沿著主煙道、支煙道進入煙室的各個部門,使室內地面溫度升高,進而使室內溫度升高。這就是中國北方特有的一種室內采暖措施。在《紅樓夢》中對于地炕的描述就有幾處。
書中第四十九回寫道:“李紈道:‘我這里雖好,又不如蘆雪庵好。我已經打發人籠地炕去了,咱們大家擁爐做詩’……說著,一齊來至地炕屋內……”。第五十四回“于是大家躡足潛蹤的進了鏡壁一看,只見襲人和一人二人對面都歪在地炕上,那一頭有兩三個老嬤嬤打盹”。這里的“地炕”就是“暖地”,而這種采暖方式雖然能獲得室內毫無煙氣,溫暖如春的效果,但是耗煤量也是相當驚人的。所以在中國古代也只有帝王及王孫貴族才能享受得起。不過從現代的角度來看,這種采暖方式倒是和現代比較流行的地采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熏床-《紅樓夢》一書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在建筑室內所采取的巧妙的保溫采暖設計之外,還提到了不少用于室內,可靈活移動的采暖用具。其中比較常見的有火盆、手爐、湯婆子等,此外還有現代比較少見的一種采暖用具-熏床。這種“熏床”是罩在炭盆上的箱形罩籠,又名“火箱”“火床”?!都t樓夢》一書中第五十一回是這樣描述的:“晴雯只在熏籠上圍坐……他素日又不要湯婆子,咱們那熏籠上暖和,比不得那屋里炕冷,今兒可以不用……晴雯自在熏籠上,麝月便在暖閣外邊……便躡手躡腳的下了薰籠……又將火盆上的銅罩揭起,拿灰鍬重將熟炭埋了一埋,拈了兩塊素香放上,仍舊罩了,至屏后重剔了燈,方才睡下”。第五十二回“四人圍坐在熏籠上敘家常”第五十二回:“此夕寶玉便不命晴雯挪出暖閣來,自己便在晴雯外邊。
又命將熏籠抬至暖閣前,麝月便在薰籠上……咱們叫起他來,穿好衣裳,抬過這火箱去?!碑斎浑S著社會的進步,現代化的采暖設施的普及,這些古老的采暖用具也日益難見其蹤影了。從《紅樓夢》一書中,無論是用于室內保溫的暖閣,還是用于室內采暖的地炕,以及采暖用具“熏籠”,無一不閃爍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在當時生產力相對落后的情況下,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用自己的才智,巧妙地解決了許多實際的問題,并且在這些巧妙的設計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出許多現代設計的萌芽。例如地炕的設計原理與當代流行的地采暖設計同出一轍,熏籠的作用和電熱毯的效果一樣。因此我們從中也看到了設計的傳承關系和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