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氏莊園是一座清代地主莊園,坐落于山東省棲霞市城北古鎮都村,是北方頭號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幾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整個莊園建筑結構嚴謹,緊固墩實,雄偉莊重。牟氏莊園是中國北方規模最大,全國保存最為完整,最具典型性的封建地主莊園,牟氏莊園以其恢宏的規模,深沉的內涵,被諸多專家學者評價為“百年莊園之活化石”“傳統建筑之寶”“六百年旺氣之所在”,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于清雍正年間的牟氏莊園,到1935年才形成如今規模,整個莊園面南背北,共分三個單元,包括六個院,占地2萬平方米,建有廳堂樓廂480多間。
第一單元,包括“日新堂”、“西忠來”、“東忠來”3個宅區,位于莊園東半部,東西并列,占地東西65.2米,南北98.2米。“西忠來”與“東忠來”是莊園內建筑最精良的宅區,平面布局與“日新堂”基本相同。
日新堂
“日新堂”俗稱“老柜”,牟墨林老宅,后為長子長孫宗植繼承,是莊園內建造年代最早的宅區。分前后六進5個院落,以次建門廳、道廳、客廳、雙層寢樓、臥房、北群房及西群廂等,計有房屋89間。臥房為牟墨林居室,單層,六檁梁架,闊五間,中三間設前廊,自成一院。
西忠來
“西忠來”是牟墨林的三孫牟宗夔的住宅,共六進五個院落,建房舍66間,建筑構件精美,造型別具一格。西忠來大門的構圖、造型和整體構思集中反映了莊園建筑特色。
東忠來
“東忠來”是牟墨林的四孫牟宗彝的住宅,共六進五個院落,建房舍97間。建筑用料講究,做工精細,是牟氏莊園較晚時期的建筑。
牟氏莊園“東忠來”客廳,是牟家主人宴客議事的場所,木柱上懸掛著楹聯:“庭有余香謝草鄭蘭燕桂樹,室無長物唐詩晉字漢文章”,自豪口吻中透出奔放的文采風流。客廳中央有幅壽幛,是牟墨林的第二個孫子牟宗樸在1927年舉行六十大壽慶典時請湖南藝人刺繡而成,圖案由27朵牡丹花組成一個“壽”字,是相當難得的刺繡珍品。客廳正上方有一彩匾,上寫“猶望公安”,牟氏先祖用以告誡后人,湖北公安縣生養了牟氏先人,要永懷故土。
第二單元,包括“南忠來”、“阜有”兩個宅區。位于莊園西南隅。占地東西55米,南北59米。
南忠來
“南忠來”居西,共四進分四個院落,計有房屋76間。
阜有
“阜有”,又名“師古堂”,居東,計66間,四進4個院落、寢樓院內的屏門為莊園內僅存的屏門原建,做門樓,木構舉架,設四柱擎頂,闊2.9米,進深2.80米。
第三單元,“寶善堂”,位于第二單元以北。東西37米,南北64米,有房屋96間,共四進前后四進院,另西側又辟兩院。東群廂外側盤墻為拼花墻,別具匠心。宅區西部原為花園區,已無存。壽堂和喜堂設在寶善堂院內。
寶善堂
壽堂
壽堂中這個壽幛就是1927年牟宗樸60大壽時,請湖南藝人歷時一年刺繡而成的,此壽字由一支主干、九個分支,27朵牡丹組成。隱含1927年之意,當年大壽共慶了3天,宴客六十余桌,耗資六百多塊現大洋,極盡奢華。光是匾就收了十幾塊,其中就有“椿樹長榮”。
喜堂
這里原是“寶善堂”寢樓,是牟宗樸及其妻妾當年居住的地方,現在展示了本地的婚俗文化。當時成親的程序十分繁瑣,分訂親、上轎、迎娶、拜天地、入洞房等步驟。
牟家學堂
牟氏家族一直秉承“耕讀并舉”的家風。耕種之后,讀書成為第一要務。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一點也不亞于當今的社會。當年牟墨林為方便家族子弟讀書,便出資興建了棲霞地區的第一個學堂――牟家學堂。后來,牟氏家族還興辦了一處“振古小學”,為振興棲霞的教育事業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但由于社會和歷史的原因,牟家學堂和振古小學都已不復存在了。這里所展示的私塾教育、體恕齋為代表的家庭教育,使得家族人才輩出,清朝著名的書法家牟所、經學家牟庭、監察御史牟恒、牟昌裕等都出自牟氏家族。
體恕齋就是進行家族議事、教育子女的場所。“體恕”的意思是體諒和寬恕,在這里感念當年先祖創業之艱辛,“霜露興思遠,箕裘繼世長”反思自己行為中不當之處,使牟氏家族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成為山東的一代望族。
體恕齋內十世祖牟國玠制定的《體恕齋家訓》將道德、修身、治學等十八個方面綜合闡述,強調和突出了道德為先、崇尚先人的教育理念,又被稱為牟氏“十八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