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石頭城位于麗江城北110公里的金沙江峽谷中,因百余戶人家聚居在一座獨立的蘑菇狀巨石之上而得名。四周被懸崖環(huán)繞,金沙江奔騰而過,村莊僅有南北兩座石門可供進出,被譽為“天險之城”。
寶山石頭城建于元朝到元年間(公元1277--1294的),當時為麗江路宣撫司所轄的七州之一寶山州治所,納西語叫“刺伯魯盤塢”,意為“寶山白石寨”,而“刺伯”即寶山。納西族先民大約在五六世紀的南北朝時期遷徙到這里,那時寶山州內(nèi)山脈縱橫,河谷深切,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寶山石頭城是一個天生巖石城,整座城建在一塊獨立的蘑菇狀巖石上,四壁陡峭,勢如刀削,猿猴也難攀爬上來,巖石上的居民在四周加筑了一圈五尺高的石墻,使石城更易防御和掩護。整個寶山石頭城只有前后兩道門可以出入,無論村民還是游客,不虛掩不關緊。一進,一出,它始終為你敞開。
公元1253年,元太子忽必烈南征大理國,中路軍經(jīng)四川過大渡河揮師南下分別在金沙江的“木古渡”和“寶山”橫渡,從寶山渡過來的元軍就駐扎在寶山石頭城,昆明大觀樓長聯(lián)中的“元跨革囊”,其典故就出于此。
在即將抵達村口不遠處就可以看到一座天然突兀巨崖上,民居居高臨下,沿村中埂道上下排列,層層有序,在巨崖腳下,也就是村落的門前,一條赤紅寬闊的大江飛臨而過。直入村上方路口,沿之形村埂向下排步步移去,古村家家養(yǎng)豬牛雞驢等禽畜,到處都是它們的鳴叫聲,一種類似于蚊子的蟲又大又黑,嗡嗡亂飛。埂道是碎石與土粘積而成,窄小坡陡,需慢慢下階,迎面而過的村民趕著驢馬或騾子,只能人向靠山一邊側身避讓。
立北朝南以觀石頭城村,又是一番風景。梯地與房屋像是并序相媲、姊妹攜腕,呈現(xiàn)出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之美。群嶺翠幕下,石頭城巨崖尤顯赤紅朱漆,錚如血骨。這里人的淳樸善良,熱情和藹,好客優(yōu)待,無所保留,不像外面的世人已現(xiàn)實到懷疑任何人事,這使我深深愛上了這里的人兒和土地,來了就不想走的所盛傳的武陵人世外桃源,這里肯定是一個。
石頭城帶給每一個來客的最珍貴的禮物,那就是村民們亙古不變的生活方式,來一個人也是這樣過,來一萬個人也是這樣過,不來人也是這樣過,來到這里,他們就把你帶入到他們的生活方式,這是原汁原味,更是難能可貴。值得一提的是,去到石頭城,還要去一次木家客棧。那里,有石頭城最霸道的風景。
寶山石頭城是一個適合閑逛曬太陽發(fā)呆的好地方,村子建在金沙江畔山坡上,面朝金沙江,背靠玉龍雪山余脈。由于地形因素,“我家陽臺就是你家屋頂”成了這里的建筑特色。閑來無事在陽臺上泡泡茶,看腳下江水奔涌,望山頂云卷云舒,翻山越嶺后,美景總在后面。小孩在城外廣場嬉戲,老人在林蔭道下談笑風生,發(fā)呆曬太陽。晚上的石頭城沒有萬家燈火華燈初上,沒有燈紅酒綠,沒有吆喝,只有寧靜的夜,寧靜的夜晚,沏一杯清茶,放一曲淡淡的音樂,看夜空繁星。尋找那一份久違的寧靜,大抵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