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這座城市,水是靈魂。
作為世界上開鑿最早的中國大運河,呈南北向貫穿杭州古城,數(shù)千年至今,依然靜靜流淌著。它成就了這座城市的經(jīng)濟,也沉淀了杭州悠悠千年的歷史與文化。
古往今來,大運河流經(jīng)杭州古城的各個地方,究竟發(fā)生過哪些有意思的事兒,有著什么樣的風土人情,在這些年的社會發(fā)展中,又能看到怎樣的今昔對比?
什么叫運河?《辭海》里的說法:運河就是人工開鑿的航道,它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個是人工挖出來的,一個是用來運輸?shù)摹?/span>
按照這個標準,《世界運河名錄》里收錄的運河就有500余條。
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中國大運河,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全長3200多公里,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也是最長的運河。
既然是人工開鑿,大運河本身是沒有水的。那么,水源從哪里來?我們從南到北來看一看。
京杭大運河杭州段
錢塘江、西溪、西湖都是供水大戶
先來說說京杭大運河杭州段。
打個比方,京杭大運河杭州段是國土大動脈的南段,是京杭大運河南端的總水管,它的水源來自杭城幾大“供水商”。
錢塘江是第一大“供水商”。
1989年,三堡船閘建成,后來又在閘邊建設了輸水通道,現(xiàn)在,平均每天會引入約150萬立方米的錢塘江水進入運河。
610年,隋朝開挖了鎮(zhèn)江到杭州的江南運河。后來,在閘口、三廊廟一帶設過龍山閘、浙江閘,錢塘江水能通過城中運河進入大運河。到南宋時,為了保護皇城,把龍山閘關掉了,大運河的船就不能通過龍山河進錢塘江了。
運河各個“供水大戶”分布圖(盛銳制圖)
要說資歷最老的,是西湖。
杭州最古老的運河是上塘河,是寶貴的世界遺產(chǎn)河道,在杭州境內(nèi)有28公里。它的前生是秦朝時開挖的“陵水道”,所以俗稱“秦河”,南宋《淳佑臨安志》稱這條河為“大運河”。這是我國古代文獻中首次出現(xiàn)“大運河”概念。這條河作為大運河主航道,一直使用到元末張士誠挖通江漲橋至武林頭的下塘河,也就是現(xiàn)在的大運河主線,但上塘河一直通航到1993年。上塘河的地勢較高,經(jīng)常缺水,過去靠西湖的水往北引入上塘河,讓其順利通航。
如今的西湖水,除自然水源外,主要靠錢塘江引水,從閘口泵站取水,經(jīng)處理后從小南湖等6個入水口進入西湖。其中每天有20萬立方米左右的量,從少年宮旁邊東側的圣塘閘出水口這里泄出,隨后沿著古新河一直走個4.5公里左右,最后在左侯亭南側匯入大運河。
西湖引配水工程圖(龔子皓制圖)
西溪的水系,也是一個“供水大戶”。
其實西溪原來是自然水系。古代主要來自天目山,東漢開始修建西險大塘,苕溪的水引向太湖,西溪的自然水源主要靠余杭區(qū)西溪源村、云棲、樺樹村一帶山區(qū)的靈項溪供給。流入西溪濕地后,經(jīng)余杭塘河、西溪河匯入大運河。余杭塘河早期從賣魚橋一帶走的,所以現(xiàn)在經(jīng)信義坊的就是老河道,大概早在南宋時期就在了。現(xiàn)在余杭塘河的主河道、大運河、西塘河(也叫“小河”)在湖墅北路康家橋東側水域“聚首”三河匯。
據(jù)歷史記載,南宋時期,杭州如果發(fā)生特大旱災,就會通過余杭塘河引水到八字橋這一帶,用水車運到西湖,再輸?shù)絻?nèi)河網(wǎng)絡,保障當時的首都城區(qū)用水。此外,現(xiàn)在大運河的河道地勢是在杭州河道當中是最低的,因此,錢塘江以北杭州水網(wǎng)中,大大小小的河道,也都會向運河涌入水流,形成運河水網(wǎng)。
1878年錢塘縣水道圖
當然,當代的錢塘江引水工程日益成熟、完善,西湖的水、西溪濕地的水,大部分都是引自錢塘江。西溪濕地現(xiàn)在的主水源是從轉塘一帶引錢塘江水,沿著長11公里的隧道,在天目山路與留和路的交叉口一帶注入西溪濕地為主的城西水網(wǎng),最后經(jīng)余杭塘河、西溪河進入大運河,每天的水量是85萬立方米左右。
把錢塘江、西湖、西溪等涌入的江水、湖水、溪水加起來,每天大概有約300萬立方米的水會進入大運河。
這300萬立方米的水進入大運河之后,到了映月橋、德勝壩這里,每天會有30萬立方米的水分到上塘河,剩下的就浩浩蕩蕩一路向北,經(jīng)余杭流向嘉興方向,與太湖的水網(wǎng)合并,然后進入黃浦江。發(fā)生洪澇災害時,要通過“南排工程”向錢塘江排水。所以,杭州是京杭大運河南端的重要水源地,真正稱得上是大運河的“杭”極,而錢塘江以南又有浙東運河,杭州是名副其實的大運河樞紐城市,大運河是杭州的生發(fā)之河與生長臍帶。
池塘和水柜裝著水
用以運河來“保漕濟運”
這些水普通百姓是不能用的
我們重點看看京杭大運河。
它貫通南北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可以說,五大水系河道的水,是大運河航道里最主要的水源。當然,還有天然雨水、沿運河的其他自然河道、湖水、泉水的補給。
不過,整條京杭大運河的各個段,流向各有不同。
像北京一帶,從白浮泉開始往南流,到了通州轉入天津,一直流到海河。天津以北的運河叫“北運河”,水是向南流的。
那么,整個京杭大運河的最高點,在哪里呢?在山東濟寧的南旺。這個地方叫水脊,1800公里的京杭大運河,水脊就在南旺這個地方。
南旺分水樞紐在京杭大運河縱剖面中的位置圖
(圖片來自姚漢源《京杭運河史》一書)
南旺這個地方水源哪里來?
明朝時候有一位工部的部長(尚書)叫宋禮,他根據(jù)皇帝的命令來解決這個問題。他找到了當?shù)氐囊粋€鄉(xiāng)土水利專家白英。白英給他出了一個點子,就說南旺這個地方水源不解決,船肯定過不去。
于是,他們選了一個地方——大汶河,做一條壩,這就是戴村壩,現(xiàn)在還在,500米長左右,把大汶河截斷,再挖一條河,這條河百把里長,把水引到南旺進運河,70%往北進入北運河流向天津方向,30%往南流,也就是所謂的“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再設一系列閘壩,控制水量。現(xiàn)在當?shù)剡€有龍王廟等遺址,河道全部都在,可惜的是水沒有了。南旺工程是世界上當時最先進的一個引水工程,解決了一個“水脊”問題,就是怎么過這個丘陵。
南旺水源圖(來自書籍《汶上南旺》)
南旺以南的,濟寧這里的水,又往南流了,從山東流到江蘇,到淮安這里,分成兩路,一路進入長江,一路通過淮河進入黃海。
長江以南的運河,江南運河的水是兩個流向,因為江南運河的北面是鎮(zhèn)江,流到蘇州這里,進入?yún)卿两?/span>
再過來,就是太湖水源和杭州段運河。
其實,和大運河的連通的河道,未必都有很大的水量,比如,秦嶺淮河以南的降水量,每年是800mm以上,而往北每年的降水量是800mm以下。
水雖然不多,但是古人想了很多妙招——沿途設了很多的水柜、水庫,特別是在黃河以北,國家有非常嚴格的管理制度,設的一些池塘、水柜,來保證這水能保障運河這條國家航道不斷流,運輸通暢。老百姓是不能用的,如果去盜水、偷水都要被處罰、要坐牢,這就叫“保漕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