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都城的地域選擇有一個由西向東推移的趨向,其原因是經濟重心的東移,古代都城遭到頻繁的戰爭破壞和森林砍伐所帶來的嚴重生態環境惡化。水土失持,農業衰退,昔日依托富饒之鄉而建立起來的京城,不得不日益依賴江淮地區的供應來維持其政權的運作,這種形勢到北宋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定局,元、明兩朝則是最后完成了整個東移的過程。
中國古代都城建設的模式大致有三種類型
1.第一類是新建城市。如先秦時期。
2.第二類是依靠舊城建設新城。長安新城;大興城;元大都。這類都城又有二種情況:一種是新城建成后,舊城廢棄不用,如隋大興城;另一種是舊城繼續使用,新城舊城長期共存,如元大都。
3.第三類是在舊城基礎的擴建。如明初南京和北京。
都城建設的特點:一切為封建統治服務,一切圍繞皇帝和皇權所在的宮廷而展開。在建設程序上,先宮城,皇城,都成,外郭城。布局上,宮城居首要位置,其次政權職能機構個王府大臣府邸,市政建設,最后庶民及手工商業。
漢長安
①良好的環境條件:山環水抱,“八水繞長安”,自然環境優良;
?、诶^承秦制,實行大長安城市區域規劃,即京城與京畿(三輔)相結合的規劃,形成京城為核心的城市群;為封建社會京畿規劃奠定了基礎,進一步革新了舊有的營國制度傳統;
③“強于弱枝”:強制遷富豪之家聚居城郊帝陵周圍,形成七座“陵邑”(類似于衛星城),形成所謂“七星伴月”的宏偉格局,也形成京城、陵邑和郊縣的三級結構,
④京城采用擴建模式:以秦咸陽離宮興樂宮為基礎增建未央宮、桂官、北宮、明光宮、建章宮,形成不完全規則的城池形狀和城市布局;
?、莩莾雀鲗m分區布置,打破“擇中立宮”、“左祖右社”及“前朝后寢”等的傳統手法形式分散而自由,宮苑式園林化的布局手法特征明顯(如未央宮);
?、迣m的比重大:城內面積大部分被宮殿區占據,居民的閭里應在外城中;
?、呒械纳虡I區:長安設九市(基本屬于“前朝后市”格局),城內四市城外五市,構成了長安城的虎大商業區;
?、嗪暧^分區概念:城市周圍經濟性分區偏于城北(結合渭北的陵邑),政治性分區偏于城西、城南(結合苑囿),居住區的分布原則是“仕者近宮、工商近市”;
?、嵊写笠幠5幕始以粪髤^(如建章宮、上林苑),城市、園林有機結合,并結合園林規劃綜合解決城市蓄水和漕運等問題;
?、獬悄嫌写笮投Y制建筑群落,反映了周禮的復興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地位;
基礎設施完備:有發達的水運系統(天然水系和人工漕渠)、陸路交通系統(干道馳道),并完善了秦代以來的郵驛系統。
北魏洛陽(在西晉洛陽廢墟上重建的)
?、傥幕愿瘢阂詽h文化(如周禮、儒學等)為指導思想進行城市規劃,突出洛都為全國政治中心的主導功能,憑借它的氣象體現孝文帝的政治理想,改變其作為少數民族文化落后的形象
?、诮洕匚唬撼鋵嵚宥甲鳛榻洕行牡墓δ?,帶動北魏全境的經濟發展;
?、郗h境特征:北依邙山,南臨洛水,山環水抱,環境適宜
?、艹鞘薪Y構:采用了傳統的宮城、皇城及外郭的三級結構,城郭功能分區明確,各區功能按類聚結,有機結合(如“里”與“市”的有機搭配);
?、輫勒牟季郑簱裰辛m,前朝后寢(宮北置御苑華林苑),左祖右社,宮城前的東西大街和南北大街(銅駝街)道路嚴整,強化軸線;
?、蘩锓恢疲和獬菂^的組織結構是劃分嚴整的里坊,是曹魏鄴城里坊制的繼承和發揚;
?、呱虡I區:廢棄“后市”之制,根據里坊主要分布于皇城東西兩側的特點布置了對內的東市(洛陽小市)和西市(洛陽大市),在外城正南設置了對外的四通市,形成了“三市制”的集中市制,分工明確,并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南朝建康
①精心選址:城市周圍有很好的山水形勢,素有“龍盤虎踞”之稱;
②宮城、皇城及外郭結構明確,宮城、皇城是規則的矩形,外郭形態自由,與周圍自然環境相協調
?、邸皳裰辛m”:城市南北主軸明確,宮城偏于皇城北部,面朝后寢,皇城南設左祖右社,沿城市中軸對稱,這些特點反映著《考工記》王城圖的影響
?、芄偈鸲嘌貙m城南御街兩側布置,一直延伸到皇城外的太廟和太社,皇城南部東西兩側更有東府城和西州城,強化了中軸對稱的格局;
⑤揚棄“面朝后市“的做法,根據實際需要在皇城南北分散地布置了南市、西口市、鹽市和北市;
⑥出于同自然地形相呼應的目的,外城中里坊的劃分可能采取了自由式的街巷布置,不同于曹魏鄴城的棋盤式格局
⑦外城內多寺廟、豪宅、別墅以及公共風景區,城市面貌豐富。
隋大興(唐長安)
因唐長安是直接利用隋大興城發展面來的,故二者通常并稱為隋唐長安。大興城把官府集中在皇城內,與居民市場分開,功能分區明確,是隋大興城市建設的革新之處。其城市建設的特點為:
?、偎逄崎L安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古代規模最宏大的城市,它是里坊制城市高度典代表,對當時國內地方政權(如黑龍江渤海國的上京和東京)以至東亞鄰國的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日本的平城京和平安京);
?、陂L安城的規劃繼承了古代城市規劃的傳統,平面布局方正規則,每面開三門,皇城左右有祖廟及社稷,與《考工記》中的布局接近
③吸取了北魏洛陽的規劃經驗,其規模尺度、城市輪廓、布局形式、坊市布置都和洛陽很相似,但更為規整;
?、軐m闕(在宮城內)、官府(在皇城內)與民居(在外城內)分區明確,使朝廷與民居“不復相參”;
?、菰诓季稚习鸦食?、宮城放在城市居中的北端,使居民區及道路系統盡可能少地被皇城打斷,功能更為合理;
?、奕遣捎靡幷钠灞P式布局,形成規整的路網和里坊,道路十分寬闊;
?、卟捎脰|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里坊開門,道路寬闊;
?、嗵拼诔潜毙藿舜竺鲗m,使城市增加了不對稱的因素,并與城外北部的皇家苑囿遙相呼應;
?、崴逄茣r期佛教興盛,故城中佛教建筑頗多;
?、獬菛|南有曲江池、芙蓉苑,是著名的公共風景園林。
宋東京
?、儆芍輸U建為都城,原州城變為皇城,又在外面加建外城,形成三級結構;
?、谥饕α繘]有放在宮室的修建上(故宮城較小),而是著重解決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如改善交通系統、擴大城市用地,疏通交通河道,注重防火和城市衛生及綠化等,適應了生產及生活發展提出的新要求,與以往的都城規劃有很大的不同;
③因主體部分沿用舊城結構,故建筑密度大;
?、芙洕怨δ茉鰪姡鞘兄薪洕苑謪^的類別增多、面積增大;
?、莩鞘袨殚_敞式的街巷結構,沿街為市、沿巷作居;
⑥打破集中封閉的市制,坊有機結合,形成遍布全城的商業網;
⑦取消夜禁制度,形成繁華的不夜之城,城市面貌更趨人性化;
?、鄰R會、集市等公共性活動頻繁,城市生活豐富;
?、岢鞘谢A設施完備,城內河道眾多,供水便利,漕運發達;
⑩城內及城周有發達的皇家園林(如艮岳)。
元大都
?、俦A艚鹬卸寂f城,在其東北另建新城。新舊二城并存,既能充分發揮舊城作用,又能無障礙地創建理想的新城。
?、谛纬蓪m城、皇城、都城三重相套的格局。都城為長方形,有11座城門,除北面是二門外,其余各面均為三門,均設甕城。城垣四角建角樓,城周環繞護城河。皇城位于都城南部中央,內含宮城、興圣宮、隆福宮、御苑等。宮城在皇城內偏東部位,處于都城中軸線上。
?、蹖雍堤貏e關注。規劃把整個太液池圈人皇城,并環繞水系布置宮室從而決定了皇城偏南、偏西的定位。都城的定位也是積水潭處于全城中部,并將城市的幾何中心—中心臺設定在積水潭東側近旁。這種結合水系的布局,使宮城處于南部而積水潭近旁的商業區處于北部,再加上后來在東面齊化門內布置太廟,在西面平則門內布置社櫻壇,大都城基于因地制宜的布局,卻吻合了《考工記》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王城模式,體現了現實需要與歷史文脈的統一。
?、芤幷慕窒锊季帧T蠖家巹澱R,街道猶如棋盤,而且居民區為方形,排列也十分整齊,大都的居民區主要以胡同命名,整齊地排列在南北向大道的兩側,呈東西向布設,寬約六七米。
胡同一名起于元代大都,經考證,即蒙語“水井”的意思。這種居民區布局開創了明清北京城四合院居住區之先河。
⑤開發了兩個系統的河湖水系。一是開挖從積水潭連通大運河的通惠河,積水潭成為大都的水運中心。另一個是開挖金水河,從西郊玉泉山下引水,注人太液池,滿足宮中用水和苑囿水景的需要。
?、尥怀龆汲堑膲延^景象。城市布局嚴謹,道路整齊方正,井然有序。城市中軸線南起麗正門,經皇城前廣場,穿過皇城、宮城,直達全城幾何中心—中心閣,這條突出的城市軸線為明清北京的中軸線奠定了基礎。
明清北京
①定都主要原因:北京地區處于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交界,定都于此有助于政治的穩固和軍事的防護;
?、诒本┏堑谋辈俊⑽鞑考皷|北為陰山山脈及其余脈,可作為天然屏障,有很理想的環境條件;
?、郾本┏堑某鞘胁季煮w現了傳統的宗法禮制思想,是《考工記》營國制度和歷代都城規劃傳統的集大成者;
?、茉谠蠖蓟A上合理改建:宮城、皇城基本與元大都內的宮城、皇城位置保持不變而外城整體南移,使宮城居于都城核心,更符合封建禮制的要求;
?、莩鞘心隙思又艘徊糠滞獬?,形成“凸”字形的城市輪廓;
⑥在城市整體布局方面是以明南京城為藍本,但規模更加宏偉,氣度更加嚴整;
⑦整個都城以皇城為中心,皇城內南端左(東)建太廟,右(西)建社稷壇,并在城外四方建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四壇,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文化觀;
?、嘣诔鞘胁季炙囆g方面,重點突出,主次分明,運用了強調中軸線的手法,造成宏偉壯麗的景象。從外城南門1水定門直至鐘鼓樓構成長達7.5公里的中軸線,沿軸線布置了城闕、牌坊、華表、橋梁和各種形體不同的廣場,輔以兩邊的殿堂,更加強了宮殿莊嚴氣氛,顯示了封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勢;
?、峒惺兄婆c分散市制相結合,集中的商業中心有兩個(城北鼓樓、東四牌樓、西四牌樓、城南正陽門外),其余的則按不同的行業分類散布在各個坊巷內;
?、馇宕谖鹘荚芯坝^的基礎上建置了大量園林宮殿,如圓明園、暢春園、頤和園等。
明南京
?、僦煸霸谶x擇官城位置時,避開了整個舊城,而在它的東側富貴山以南的一片空曠地上建造新宮。南京城內二大區域的功能劃分:城東是皇城區;城南是居民和商業區;城西北是軍事風。
?、诳梢姀膶嶋H情況出發,充分考慮對舊城的利用和對地形的順應,是南京城市布局的指導原則。也是形成其特色的根本原因。
?、坌聦m的布局以富貴山作為中軸線的基準點向南展開,是標準的“左祖右社”格局。明成祖遷都北京,所建宮城就是按照南京的形制。
?、苣暇┏菈κ且豁梻ゴ蟮墓こ獭F渲芯蹖殹⑷?、通濟三門有三重甕城(即四道城門),設防之堅,為歷代僅見。從而使南京宮殿圍有四重城墻—宮城、皇城、都城、外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