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老的民族,最早是河煌地區的牧羊民族,以后向東向南遷徙,是華夏族的主要族源之一,也是古代蜀族和今天藏族、彝族的主要族源。
羌族自稱“爾瑪”或“爾咩”,被稱為“云朵上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理縣、松潘、黑水以及綿陽市的北川羌族自治縣,其中以茂縣羌族集中聚居最多,占全部羌族人口總數的60%。
羌族具有獨特的物質文化成果和民族風情,綿延幾千年而不間斷,被稱為中國各民族演化史上的一個“活化石”。
1、羌族服飾
羌族人民的服飾樸素、美觀而具特色。古代羌族多著皮制、毛制衣裝。明代以來紡織業發達起來,則較多以麻布衣服取代皮、毛裝。解放后至今,服飾的面料更加多樣化。男子喜包青色頭帕,冬季有的還喜帶狐皮帽,穿麻、棉、綢、毛面料的長衫,有的長衫飾有花邊。外套為無袖的羊皮或毛、棉制皮褂,可以防寒、遮雨、墊坐,且適于勞動。
2、男子綁腿
男子腳裹毛制或麻、棉制的綁腿,有的飾有花紋,能保溫、濾水、護腿,腳穿皮鞋、云云鞋、繡花編耳子鞋和膠、布、草等鞋。束毛、麻、棉制腰帶,系吊刀、火鐮和皮、繡花綢、綿裹兜子,用以裝錢、子彈、火藥及煙等物。
3、婦女服飾
婦女服飾鮮艷多彩。頭飾因區域不同分三類。一類絕大多數包青色頭帕,繡以花紋,再覆繡花頭巾,鮮麗多彩。黑虎地區婦女則包白色頭帕,紀念傳說中的英雄格魯從波,以為孝。西北部包括赤布蘇、理縣等地婦女頭頂瓦狀繡花黑頭帕。羌族婦女皆著繡花長衫,系黑色羊毛腰帶或紅棉腰帶、繡花圍腰,后腰系繡花飄帶。喜戴銀牌、領花、耳環、耳墜、手鐲子、戒指等金、銀首飾和稱為“色吳”的橢圓形項鏈。每逢節日喜事,羌女盛裝艷麗,雍容華貴。
4、古風民俗
羌族的民俗亦很有特色,至今保留著白石崇拜習俗,戶戶羌寨莊房都供奉白石。羌笛傳自遠古,各種歌舞歡快多情,羌族服飾有獨特的魅力。其民族著名節日有羌歷年、祭山會、牛王會,娛樂活動有跳莎朗舞、爬天桿、射獸饃、放索套。
5、羌寨美食
四川羌族紅豆腐乳的制作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明初時期,兩百多年來,當地的村民每逢冬季,就用自產的高山黃豆,取用龍潭灣的山泉水,用石磨打成豆腐,放進杉木材料的發酵箱發酵,最后輔于辣椒面并用高山白菜葉子包裹,做成菜葉腐乳。至此靠著手把手的教,一代一代的下傳至今,制作工藝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兩百多年來,人們一直保留著生產這種豆腐乳的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