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文改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于做好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的通知》。通知指出,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大基礎性工程,也是打通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暢通文化生產和文化消費、融通文化和科技、貫通文化門類和業態,推動文化數字化成果走向網絡化、智能化的重要舉措。
《通知》中明確提出,推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依托現有工作基礎,分類采集梳理文化遺產數據,對全國公共文化機構、高等科研機構和文化生產機構各類藏品數據,標注中華民族文化基因,把非物質文化遺產記錄成果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建設物理分散、邏輯集中、政企互通、事企互聯、數據共享、安全可信的文化大數據服務及應用體系,面向全社會開放,將中華文化元素和標識融入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以及城鄉規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為在新技術條件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打好基礎。
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并非一蹴而就,是文化建設的一項長期任務。《通知》中對任務做了明確安排:
1、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建設:
將國家歷次文物普查相關數據按照國家文化大數據標準,結構化存儲于服務器,并通過有線電視網絡實現全國聯網。
2、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建設:
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一期)紅色基因庫建設以中宣部公布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為目標對象,分批次將各示范基地的陳列品、紀念碑(塔)、出版物、音視頻等進行高精度數據采集,按照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統一標準進行結構化存儲,并以歷史事件、英烈人物、感人故事為線索,對紅色文化數據進行專業化標注、關聯,通過有線電視網絡實現全國聯網。
3、中華文化素材庫建設:
以文化遺產數字化成果為對象,集成運用各種新技術,將已標注和關聯的文化數據進行解構,萃取中華文化元素和標識,分門別類標簽化,為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以及城鄉規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提供素材。
4、文化體驗園建設:
以旅游景區、游樂園、城市廣場等為目標,建設具有一定空間規模的文化體驗園,把地域文化、紅色文化從博物館和紀念館“活化”到文化體驗園,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5、文化體驗館建設:
以城市購物中心、中小學幼兒園、公共文化機構、城市社區等為目標,建設技術含量高、傳播力強的文化體驗館,使其成為愛國主義教育、文化傳承傳播、大眾學習鑒賞的重要場所,推動紅色文化、傳統文化進社區、進校園、進商場。
6、國家文化專網建設:
依托全國有線電視網絡設施,構建從數據采集、存儲到數據標注、關聯再到數據解構和重構全鏈條服務的新型基礎設施,負責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中華文化素材庫的數據存儲、傳輸、安全保障,鏈接文化體驗園、文化體驗館以及公共文化機構、旅游景區、城市購物中心、中小學幼兒園、家庭、社區等,建設“數據保真、創作嚴謹、互動有序、內容可控”的國家文化專網,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
7、國家文化大數據云平臺建設:
運用5G、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按照“物理分散、邏輯集中”原則,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的中樞系統和分平臺,匯聚文化大數據信息,為文化生產和文化消費的終端用戶提供云服務。
8、數字化文化生產線建設:
鼓勵出版社、影視公司、演出公司、設計公司等文化生產機構充分發揮內容創作生產優勢,積極參與文化數據的標注及解構和重構,開發文化大數據,創作生產具有視覺沖擊力和聽覺親和力的適應于現代化網絡傳播的文化體驗產品,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魅力和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