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駙馬府始建于宋英宗治平年間,位于潮州市區中山路葡萄巷東府埕4號,為北宋宋英宗皇帝之女德安公主之駙馬許玨的府第。這座府第是全國唯一一座建在京城之外的駙馬府。這位府第的主人許鈺原來是郡馬,后來他的岳父趙曙當上了皇帝,便是北宋的第五代皇帝宋英宗。
許駙馬府是“府第式”民居最早形制
潮州由于歷史上是府的所在地,因此有不少官吏在這里建起府第。所謂府第,并不同于他們辦公的官衙,而是日常居住的地方,是屬于民居的性質。但由于他們的地位,因此府第的建筑就不同于一般民居,不僅規模大,而且也比較考究,這就為后代留下了一筆寶貴的地方民居建筑藝術和科學研究的遺產。許駙馬府就是現存潮汕“府第式”民居的最早形制。
許駙馬府正門
潮州古民居里,普通人家的房子沒有格局而言,都是亂七八糟的。而稍微有點身份的人家的民居都是三開間,這樣的人家放到現在是小康家庭,或者至少有些財富。潮州有格局的古民居一般都是三開間或者五開間,七開間的規制是現存最大的,七開間顯示出主人家的身份和地位非常高。
許駙馬府的主體建筑為三進五間,三進即前中后三進的院落,五間指的是正房有五間。許駙馬府的門檻很高,這就代表了主人家的身份和地位相對比較高,一般的人家是不能建造這么高的門檻,這就是所謂的“門第高”。講解員告訴我們,許駙馬府的門檻是潮州現存古民居中最高的人家。
潮汕民居很講究風水,府邸的排水口不建陽溝,它的溝會藏在大廳的下面,因為水寓意著“財”,代表這個財氣不能外露。因為露財就代表著泄氣、泄財務,所以都會藏在這個大廳的下面。而且排水的地基從外到里是慢慢升高的,所以水會彎彎曲曲地圍繞著整個屋子排出去,從外往里走就寓意著“步步升高”。
許駙馬府的歷史文化淵源
許玨因娶英宗帝趙曙皇帝的女兒德安公主為妻而成為駙馬,他本身是潮州人,所以回到潮州建了這樣一座駙馬府。這座駙馬府在1996年的時候被評定為國寶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的時候,正式動工維修,工程持續了十年之久,直到2009年的時候才竣工完成并對外開放。
許駙馬的后裔、子孫后裔一直都在這座府邸居住,然后到了一九五幾年土地改革的時候,這座房子變成了公產,于是一些外姓的人被分到了這里。在1998年維修之前,這座府邸居住了幾百口人,戶數達到了二三十戶之多。正因為這個府邸一千年來歷代都有人居住,所以歷代都有修繕,并且迎面能感受到很濃的生活氣息。
許駙馬府墻體和柱子
許駙馬府的房間格局一直保留原樣,從沒有改變過,只有房間內的構建進行修繕和改造。比如房子的所有木材根據顏色可以看出哪些是之前原有的木材,哪些是修繕的時候換過的。黑顏色的是之前在這里居住的人留下的,是一些老木材,顏色淺一些的就是98年大修的時候換過的。因為南方一帶潮濕,許駙馬府以及其他老宅被一種叫做白蟻的蟲子所侵害,所以修復是一項很大的工程。
由于歷代都有修繕,所以無法判定某個構建絕對是從當時的宋朝保留到現在,比如房子上的一些瓦片,曾做過碳十四的檢測,只有少數是從明朝保留到現在,剩下的木材都是后來換過的。只有房子上的石條是原汁原味從北宋時期保留到現在。
墻體介紹
在九幾年的時候,潮州掀起了一場住商品房的風潮,住在駙馬府的人就涌出去買商品房,于是就棄這個老宅子而不顧了。很少有人投資修復它,所以現在看到的駙馬府還是非常原始的樣子。
許駙馬府的禮儀及歷代祖先
只有重要日子才能打開的凹字形墻門
許駙馬府的第一進有一個中門,然后第二進是一個凹字形墻門,平時這兩個門都處于關閉狀態,只有當家中有大事發生的時候,才會打開。比如家中有大事發生、重大的節日要祭祖、貴賓來訪等,這些時候就要打開這兩個門。
駙馬府的第二進便是客廳,客廳即招待家中賓客的地方。與客廳相鄰的是大房子,是家中輩分較高的人所居住。
香火堂是祭拜祖先的地方,在古代這個地方是最莊嚴肅穆的地方,不能隨意走動,因為這里供奉的是祖先的牌位。房間以東為首,香火堂的隔壁就是這座府邸輩分最大的房間,即住的便是這個老宅的主人,也就是家中最大的。
許氏三位老祖許鈺、許天正、許申(從左到右)
香火堂的上面懸掛了三幅畫像,是許氏的三位老祖,是對許氏的變遷、發展有很大影響的人。中間的這位叫做許天正,是唐朝的一位將軍,當年他奉朝廷之命來到福建平定沿海一帶的淆亂,所以許氏就是由他從中原遷徙到福建這邊來定居,被譽為“漳南開基”始祖。
北宋之后,這個許氏由福建那邊遷徙到粵東這邊來定居,就到了潮州。這就是第二代祖先許申(右側的畫像),他跟隨父親許列一起來到潮州定居,因為個人比較勤奮、并且天資聰穎,所以官位做到了刑部的郎中。許申對潮州的居民影響頗大,他推動這里的教育、農耕發展,為百姓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所以被推崇為潮州的八賢之一,及唐宋潮州八賢之一。
同時,許申為自己的子孫后代樹立了很好的楷模,他的兒子許殷擔任太子中舍,即太子的老師。所以從這個時候開始,許氏就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這個皇親國戚。為日后許鈺(左側的畫像)當上駙馬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許鈺便是許申的曾孫。
許廣平每逢過節講潮州話魯迅竟是潮州女婿
許鈺是許氏的第五代祖先,潮汕各地的大部分許氏子孫都是駙馬這一系的子孫后代。其中有一支很有名的就是從潮州遷到汕頭這個溝南許地,清朝的時候再由溝南許地遷到廣州、北京這種高地界,許廣平就是這一支。許廣平的堂兄弟便是許崇清、許崇智,許崇清是中山大學的第一任校長,許崇智是粵軍總司令,也是孫中山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軍事助手。
許廣平會講潮州話,每逢過年過節,都要說上幾句潮州話,以示不忘故土之情。許廣平的兒子周海嬰曾經來到汕頭祭祖,因為他們是在清朝的時候遷到廣州,是從汕頭遷出去的,所以會去汕頭歸宗認祖。
汕頭這一支許氏的祭祖日期是每年的農歷十月二十四。不過駙馬跟公主的合葬墓還在潮州橋東的江漢東岸。所以每年的農歷十二月二十四這一天,潮汕各地(汕頭、揭陽、澄海、撫寧)幾千位許氏子孫都會來這里祭祖。潮汕地區比較注重家族祠堂和族譜,但是由于許氏族譜是一個比較龐大的枝系,而且年代久遠,所以收集起來相當困難。
駙馬府里還保留著后鋪,即供奉祖先牌位的后方,是放置空棺材的地方。古代有一個風俗,即家中有上壽的長者,一般是指五十歲以上的長者,就要為他備好一副空的棺材,寓意是有棺、有材,升官發財。后鋪和前面供奉牌位的地方被認為是整個宅子最尊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