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又名厭勝錢,雖然不是流通貨幣,但卻屬于中國古錢幣中一個獨特的體系。其中有一種吉語花錢,主要是以各種吉祥文字和圖案為主題來鑄造,它代表著民俗文化的一個縮影和古人對美好生話的向往與祝福,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獨占鰲頭花錢(正、背)
圓形方孔,闊緣,直徑45毫米,厚2.5毫米。正面闊緣,“獨占鰲頭”四字直讀,背面細(xì)緣,文昌魁星(俗稱文曲星)頭戴奎冠,身著衣袍,一手持笏板,一手握筆,立于鰲頭之上,其神采奕奕,栩栩如生。整個錢體制作規(guī)整精細(xì),字口深峻,紋飾清晰,包漿熟舊,堪稱花錢中的精品。
“獨占鰲頭”這一詞原為成語典故,指科舉時代考試中了狀元。鰲頭,指過去宮殿前臺階上的鰲魚浮雕,科舉進士發(fā)榜時,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笫三名則為探花。皇帝在殿前召見新考中的狀元等人,而狀元在前面,正好是鰲魚浮雕的頭部。元代無名氏《陳州糶米》云:“殿前曾獻升平策,獨占鰲頭第一名。”另有古詩云:“一色杏花香十里,狀元歸去馬如飛。”充分反映了科舉制度對于多少文人學(xué)子來說,可謂是:“十年寒窗錐刺股,一舉成名天下知。”
桂子蘭孫·榮華富貴花錢(正、背)
直徑40毫米,厚3毫米。錢文楷體,字跡清晰,蒼勁有力,氣韻不凡。面文“桂子蘭孫”,背文“榮華富貴”。地章潔凈,外緣精整,穿孔方正,制作精細(xì),堪稱吉語花錢中之逸品。
桂子蘭孫,蘭桂指的是芝蘭和丹桂,即對兒孫的美稱。古人稱子孫昌達(dá),謂之蘭桂騰芳,同時因蘭桂皆有異香,又用以比喻美才盛德或君子賢人。蕭統(tǒng)《文選·劉越石·答盧湛詩》:“虛滿伊何,蘭桂移植。”顧炎武《哭顧推官》詩:“二子各英姿,文才比蘭桂。”湯顯祖《紫簫記·就婚》:“作夫妻天長地久,還愿取桂子蘭孫滿玉田。”
榮華富貴:《辭源》云:“榮華,草木開花,比喻興盛或顯達(dá)。”《荀子·王制》:“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漢·王符《潛夫論·論榮》:“所謂賢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祿,富貴榮華之謂也。”李嶠《汾陰行》:“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從錢文上看,這枚花錢具有深邃的文化內(nèi)涵,表達(dá)了人們對于子孫后代榮華富貴的憧憬和祈盼。該花錢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一般市場行價3000元左右。
阿彌陀佛·長命富貴掛花錢(正、背)
通高54毫米,寬45毫米,厚2.2毫米。該花餞頂部為帽冠式,冠頂部有一穿孔,可系繩佩戴。下部為圓形無穿孔,正面為直讀“阿彌陀佛”四字,背面為直讀“長命富貴”,面背中心均有陰陽魚紋圖案。整個花錢制作精美,造型別致,錢文吉祥,充分反映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六朝時佛教極樂世界的思想興盛,就是建立在“阿彌陀佛”的信仰之上。信佛的人用作口頭誦念的佛號,表示祈禱祝福或感謝神靈等意思。
宋元以后乃至明清時期,花錢中心出現(xiàn)了陰陽魚圖案,更加表達(dá)了民族文化中的深層意蘊。長命富貴,是既長壽又富責(zé)的意思。正如《舊唐書·姚崇傳》中記載:“求長命得長命,富貴得富貴。”充分體現(xiàn)了人們對長壽之企盼,又渴盼富貴生活的美好愿望。總之,從這枚掛花錢的文字及圖案上,不難看出明清時期佛教文化與民俗文化相融合的跡象。該花錢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一般市場行價在1000元左右。
厭勝錢因其具錢形,為藏家所青睞,并日漸成為收藏新貴。因為其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所以對它的研究和收藏,在另一種意義上也是對我國古代歷史文化的一種追求和探索。由于花錢較為稀少,其上升增值空間也極其可觀。
如今的花錢被命名為“中國民俗錢”,這一詞最早見于陸昕在1990年代末《花泉六品》一文中,此后中國錢幣學(xué)會、北京市錢幣學(xué)會、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錢幣博物館和北京市古錢幣博物館也曾多次以“中國民俗錢”命名召開學(xué)術(shù)會議和布展,得到中國泉界的普遍認(rèn)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