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中國古代科舉系統是如何防止冒名頂替的?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20-07-07 11:12:50  來源:國家人文歷史  作者:小黃魚兒
核心提示:自古以來,為了對抗包括冒名頂替在內的各種舞弊手段,古人也是花盡心思。但盡管如此,自隋唐科舉制度形成以來,考場舞弊幾乎在每一場科舉中都有發現,其中就包括冒名頂替。今日高考,讓我們一起看看在中國古代科舉系統是如何防止冒名頂替的?

  最近,冒名頂替案鬧得沸沸揚揚。陳春秀被人冒名頂替,王麗麗被人冒名頂替,茍晶被冒名頂替……


  在2018年-2019年的山東高等學歷數據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結果,其中有242人被發現涉嫌冒名頂替入學取得學歷。何等可怕!


  自古以來,為了對抗包括冒名頂替在內的各種舞弊手段,古人也是花盡心思。但盡管如此,自隋唐科舉制度形成以來,考場舞弊幾乎在每一場科舉中都有發現,其中就包括冒名頂替。


  今日高考,讓我們一起看看在中國古代科舉系統是如何防止冒名頂替的?


唐代冒名選官


  隋煬帝大業元年,科舉制正式創立。然而,隋朝僅二世而亡,科舉制尚未形成制度化的規制。唐代繼承了科舉制度,但遠沒有達到標準化、規范化的程度,考生操作的空間很大。


  唐代讀書人想要通過科舉出仕,首先要經過禮部主持的常舉考核,此時常舉考試的突出特點是試卷成績并不決定考試結果。因此,要想在常舉考試作弊,主要通過“行卷”和“通榜”。


  “行卷”是請名流為自己的作品制造聲譽,以利錄取。應試舉子在參加省試之前,將自己平時的作品寫成卷軸,送給政壇權要或學界名流,以求其賞識并向主考官推薦。



  在《無心法師3》中,家境貧寒的書生賀景明,雖然滿腹才學,卻因為家里窮,在長安城里舉目無親,沒有什么人脈,行卷無門。所以為了行卷,他這才誤入歧途,幫助崔鉞做了很多的錯事,賀景明最后也受到了該有的懲罰。


  所謂“通榜”是主考官請有地位、聲望且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人來共同決定錄取名單?!巴ò瘛闭邲]有看過試卷,他提出的名單主要是依據“行卷”來定奪。


  另外,找槍手代考也是唐朝常舉考試的常見作弊方式。為了防止代考,一般要求考生提供有詳細體貌特征的履歷。進場前,考官根據履歷驗明考生的身份。由于古代沒有相片、指紋識別等技術,故設有識認官,專門識認考生,以防冒名頂替入場。每次考試時,考生須通過識認官驗證之后方可進場考試。


  通過了常舉考試,考生還要經過吏部考試,全部合格后方能授官,而這一環節是“冒名”出現最多的一環。吏部選官的一個標準是出身和資歷,這就導致一部分人在出身和資歷上造假,“有偽主符告而矯為官者,有承接他名而參調者,有遠人無親而置保者”。特別是安史之亂后,由于保存在中央的選人人事檔案散失殆盡,冒名頂替更加猖獗,“分見官者,謂之擘名,承已死者,謂之接腳?!?/span>


  由于社會動蕩,很多考生或已身故或流落他地難以找尋,這就給想要冒名頂替的人提供了很大的空子。


  唐朝后期,冒名頂替非常普遍,民間相傳:“入試非正身,十有三四;赴官非正身,十有二三?!奔词构俑畬γ懊松矸萦幸蓡枺侨耸聶n案已丟失,其人在家鄉的相鄰百姓早已在戰亂中逃離家鄉,哪里還能找到驗證真身的親鄰呢?


宋代冒籍科舉


  宋代科舉制度已施行多年,相關制度比較成熟,而且宋朝統治者實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對科舉極為重視。


  為保證公平,宋朝實行了分地取人的解額制。所謂“解額”,就是士人通過各類發解試以后,獲得解送禮部參加省試的名額。宋初,發解試并沒有固定名額,導致貢舉人數太多,貢院之中人滿為患。到宋真宗時期,制定了固定解額制,各州郡都限定了參加貢舉的人數。


  由于唐末和五代北方長期戰亂,造成經濟重心南移,南方的文化教育水平相應的比北方有優勢。北宋中葉,山西人司馬光和江西人歐陽修就以“逐路取人”(按區域分配中舉名額)還是“憑才取人”展開了爭論。雖然最后宋英宗還是聽取了歐陽修的意見,但是在地區的解額分配中,加大了向北方地區傾斜的力度。



  宋朝初年,因為戰火未熄,人口流動量大,允許士子異地參加科考。但是到了開寶五年,讀書人就必須在籍貫地參加初級的科舉考試。


  實行解額制以后,開封、應天等地因為解額較多,便于入選,不少士子為了提高中舉幾率,舉家遷移至他處。更有甚者“背本宗而竄他譜,飛賕而移試他道”,造成了很多怪誕的現象,有父子、親兄弟鄉貫不同的情況,更有士子為了假冒戶貫居然改變親屬關系,自己的祖宗家譜都不要了,重金請求冒認在其它州郡家戶名下。


  有的士子祖先對國家有功,不用參加初試,但是這個名額一般是固定的,為了拿到這個名額也會出現冒名現象,但都是用的本家族人的名字?!笆孔佑钟忻饨鈧蚊叭朐囌?,或父兄沒而竊代其名,或同族物故而填其籍?!?/span>


  而針對這種“冒籍”的舞弊行為,政府也實行了嚴格的預防措施。一是清理核查戶籍,乾道年間曾立法:“非本土舉人,往緣邊久居或置產業為鄉貫者,杖一百,押歸本貫。”可見刑罰之嚴厲。


  再一種方法就是常見的“結?!?,參加貢舉考試的士子,每十人為保,有冒籍或者其它違反考試規定的行為,一旦被人告發,同保人連坐,終生剝奪考試資格?!敖Y?!钡奶攸c是一人違規,同保連坐,這使得非本保的考生也會用“激光眼”掃描其他組的每一個人,因為一旦發現有違規的情況就能同時淘汰十個人,自己的競爭對手就少了十個!


明清冒籍


  為了穩定朝廷在全國的統治,明代科舉從宣德朝開始實行分區定額錄取制度,也即各省直鄉試都要按照所分配的解額錄??;會試則是將全國兩直十三布政司分為南、北、中三個大的區域,按比例錄取。其中,南卷占會試錄取額的55%,北卷占35%,中卷占10%。這樣,一些心存僥幸的士子“見他方解額稍多,中式頗易,往往假為流移,冒籍入試”。


  為防止冒籍冒名,明代也沿襲了宋朝,實行嚴格的現籍地應試制度和相互“結?!敝贫?。但是,冒籍在明代處罰較輕,只是對考生發回原籍、廢去在此之前擁有的功名,以后還可以再考;對考官的任職予以罷免。所以,明代的冒籍頂替現象屢禁不止。



  清代對科舉的不公平行為,實行了更加嚴格的預防和懲治措施,特別是在“防”上做更多文章。


  清代有種說法“科舉必由學?!?,就是說一個士子若想參加鄉試、會試、殿試,必須要經過童生試合格,成為府、州、縣的學員。童生試是科舉考試的起始,因此對參加考試考生的資格審查是極其嚴格的。順治二年規定,“如祖、父入籍在二十年以上,墳墓、田宅俱有的據,方準應試?!边@一舉措大大增加了冒籍的難度。


  清代考試跟現在一樣,必須攜帶準考證。清代科舉考試準考證名為“院試卷結票”,考生赴考前需要親自去領取“院試卷結票”,如果在赴考時沒帶“院試卷結票”,不準參加考試。準考證上要寫有考生及其曾祖、祖父、父親、老師及鄰居的名字,還需要兩位保人畫押,以備在領取考卷時查驗考生真實身份。一旦被查出替考,將禍及全家,殃及鄰里。


  清代為防冒籍還獨創了一項“審音”制度,即查看學生的方言。清代的童生試中還有一項專門為防止考生冒籍而實行的審音制度??滴跛氖辏骸皬V西省土官、土目子弟,有愿考試者,先送附近儒學讀書,確驗鄉音收送。”


  之后,審音制度在各地的童生試當中普遍推行。乾隆時期為了防范科場案發,審音有很大程度地重視,此時期出現因為審音而被查出的考生大有人在,均“照例懲治”,給予相應的處罰。



  順天府大興、宛平二縣是清代審音最為嚴格的地方,因為這兩個縣的入學率較之其他地方高,冒籍考生也多。最初,審音是由知縣負責,后因這兩縣的知縣有包庇縱容的行為,康熙三十九年規定:“嗣后審音不詳,或審出不據實承保者,分別以降級、革職論處?!钡搅擞赫拍辏忠幎ā八煤笥筛粫r稽查。”乾隆四年又改為府丞專管審音事。后在乾隆十年,有兩個官員再一次審音不力,激怒了乾隆,直接設置了專門的審音御史,自此成為定制。


  清代的懲治措施較明代更為嚴厲,一旦發現冒籍或代考,考生和“槍手”一起問罪,帶枷號三個月,還要發配到煙瘴之地充軍,“結保”的考生一律打一百杖!雖然沒有直接斬首,但是讀書人身嬌體弱,帶著枷號徒步到邊地,可能多數走不到目的地就被折騰死了,更別提打一百棍,不死也癱了。


  科舉考試自創立初始,就是為了改變朝中官員盡出豪門世族,而寒門子弟出仕無門的現象。不論貧窮還是富貴,只要有真才實學,都可以通過考試出將入相,為了維護考試公平,歷朝都在逐步完善相關制度,并且不斷加大懲罰措施,確保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考試展示自己的才學,從而實現夢想。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雖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但科舉考試中的自由報考、公平競爭、擇優錄取等舉措也被當今高考和公務員考試等制度所繼承,古代科舉制度還是有很多內容值得我們去研究和借鑒。


 
標簽: 科舉制度 高考

本文標題: 中國古代科舉系統是如何防止冒名頂替的?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news/show-9222.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辰区| 黄陵县| 封丘县| 宝鸡市| 博客| 虹口区| 库伦旗| 讷河市| 岱山县| 剑阁县| 巨野县| 尼勒克县| 纳雍县| 泽普县| 泰宁县| 宾川县| 丰原市| 长白| 富源县| 三穗县| 白玉县| 垫江县| 奉新县| 尚义县| 从江县| 宿松县| 榆树市| 宜君县| 大庆市| 镇康县| 丹东市| 常宁市| 油尖旺区| 许昌市| 积石山| 介休市| 瑞金市| 郴州市| 江山市| 广西| 安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