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1月23日,紀念曹雪芹逝世220周年學術討論會在南京舉行。說起一代文學家曹雪芹,這座建于長江路上,由兩院院士、清華大學吳良鏞教授主持設計的江寧織造府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小說家、世界文化巨匠——曹雪芹家在南京的遺跡。
它,始建于1654年,至今已有355年的歷史,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工藝最高的絲織生產基地,遺憾的是原有建筑在太平天國期間毀于戰火。根據史料記載:康熙五十年(1711年),曹雪芹就誕生在江寧織造府內。300多年前,從江寧織造府里發出的一封封密折以及康熙、雍正皇帝的朱批,記錄了這座恢弘的建筑內的秘聞逸事,見證了曹家的興衰榮辱......
從曹寅起曹家三代均是康熙在江南的“特使”
曹家是八旗世家,幾代都在江南做官。曹寅的父親曹璽做了21年的江寧織造;曹寅自己做了4年的蘇州織造,做了21年的江寧織造,同時又兼做了4次兩淮巡鹽御史。他死后,他的兒子曹顒接著做了3年的江寧織造。曹顒死后,曹頫又接著做了13年的江寧織造。曹家祖孫三代4人總共做了58年的江寧織造。這個織造真成了他家的“世職”了。
江寧織造博物館內的曹氏家族簡介
曹家又是詩書翰墨之家。曹寅會寫字,會做詩詞,有詩詞集問世。曹寅在揚州曾管領《全唐詩》的刻印,揚州的詩局歸他管理甚久,他自己又刻有20幾種精刻的書。曹家藏書極多,精本有3287種之多,曹家這些書籍無疑成就了曹雪芹這位世界文化巨匠。
從檔案上看清朝之有織造衙門,是順治初年內閣大學士洪承疇奏準的,其任務為按年制辦御用、賞用緞錦及制織錦文告與采辦青藍布匹。原來任務是很簡單的,但從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曹寅任江寧織造以后的奏折來看,其任務就完全不同了。除了本身制緞購布的任務以外,另加了許多的特殊差使,而這些差使又是異常機密和重要的。因此,借用現代的名詞來說,曹寅是康熙常駐江南的“特使”,李煦(蘇州織造,曹寅的內兄)也是這種“特使”之一。他們的機密任務和他們曾經做過的事,就他們的奏折來看,其中最重要的要算是安撫江南民心,特別是注意搜集民間反清復明的言行。
康熙通過曹家的“密奏”對江南實情“明察秋毫”
曹寅的奏折10厘米寬、20厘米長,密折從江寧到北京,騎馬傳遞大約要20多天,上面密奏的內容是除了康熙以外任何人也不允許看的。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二十五日,曹寅奏洪武陵塌陷,折云:“恐謠言流播訛傳失真,有廑宸衷,合先奏聞。”朱批:“知道了,此事奏聞的是,爾再打聽還有什么閑話寫奏折來。”七月十五日曹寅又奏報云:“揚州、鎮江各地傳聞……小人之談,紛紛不一,臣隨回省往看……實因日久土松所致,并無他故……遂守陵人役將寶城開放三日,許百姓縱觀,咸知訛繆,至今遂無異說,隨后已經填平打掃干凈。再一念賊憎已經授首,群黎莫不舉手稱慶,從此窮閻富戶,俱無曉夜之虞,咸感頌皇仁有加無已。”
由此可見康熙君臣心目當中的江南士民,一舉一動都不免是與反清復明運動有關聯的動向,康熙所關注的也是曹寅、李煦所極力搜求的。
搜求反清復明的情報只是消極的一面,也可以說是曹寅、李煦工作的一部分。另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按月呈報江南各地晴雨錄及米麥棉絲收成情形,并將由京發下的御稻推廣、種播于江南一帶。康熙以為,風調雨順,收成豐足,人民安居樂業,就不會引起故國之思而造反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三月初一,曹寅奏折云:“臣到江寧,訪問有自浙江、蘇州來者,俱云百姓安堵如常,米價亦不昂貴,無不知皇上為百姓憂水旱,為百姓誅盜寇,宸衷焦勞,恩澤疊沛,盡皆感激。淪肌浹髓;臣隨云:汝等受皇上如此之恩,知皇上如此為汝等焦勞,何以不踴躍爭上錢糧謹守法度?前年山東饑民感激皇恩云:寧餓死不作賊,去年之旱未甚于之前,汝等何以謠言紛擾,不尊法度?內外不安?汝等如此報答,可謂極盡忠孝矣!所有蘇浙之人盡皆愧侮無語。”
在曹寅給康熙的密奏中,天氣問題如雨水、冰災;糧食問題如收成、米價;社情民意如疫病、民情,官吏貪廉,都是康熙所關心的。在沒有各種地方性媒體的時代,這些秘密的渠道傳輸的情報也算是一種“內參”了,通過這些“內參”,康熙可以對各地實情“明察秋毫”。
江寧織造博物館里的花樓織機
康熙與曹寅的關系幾乎是家人父子一般
康熙對曹寅、李煦的恩寵最令曹家、李家人感激的應該是曹寅生病以及死后的一段情況了。據檔案記載,康熙四十九年夏,曹寅偶感風寒,因誤服人參,旋復發疥,致臥床兩月,康熙聞訊即令其服用地黃湯,痊愈后再服地黃丸,曹寅具折謝恩,朱批折后云:“知道了,唯疥不宜服藥,倘毒入內,后來恐成大麻風癥,除海水之外,千萬不能治,小心,小心,土茯苔可以代茶,常常吃去亦好。”由此可見,康熙與曹寅之間的關系,幾乎是家人父子一般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夏,曹寅又病瘧,百醫無效,乃請頒圣藥,據李煦奏折云:“寅向臣言,醫生用藥,不能見效,必得主子圣藥救我。”朱批:“你奏的好,近欲賜治瘧疾的藥,恐遲延,所以賜驛馬星夜趕去,疾未轉瀉痢,還無妨,若轉了病,此藥用不得……金雞納專治瘧疾,用二錢未酒調服,若輕了一些,再吃一服,往后或一錢或八分,連吃兩服,可以除根;若不是瘧疾,此藥用不得,須要認真,萬矚萬矚。”這里,康熙儼然是一位宮中太醫了。金雞納霜藥片,至今仍為治瘧良藥,但在當時卻為初傳入中國僅供皇室應用的特效藥。而康熙不惜以之賜曹寅,并限驛馬9日內自京趕到揚州,真是異常的寵眷,還沒有他例可以比擬。這種事情在曹家必是永志不忘,津津樂道的。
但不幸的是,圣藥未到,曹寅就一命嗚呼了。曹寅死時自承織造衙門歷年虧欠9萬余兩,又挪用兩淮商欠錢糧23萬兩,“無貲可賠,身雖死而目未眠。”李煦因奏請“代管鹽差一年,以所得余銀兩令伊子并其管事家人,使之逐項清楚。”康熙許其“所奏甚是”,特令代管鹽差,一年終了,凈得余銀58萬兩。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二月二十日,李煦與曹顒奏已將虧欠清理,并剩余3.6萬兩,曹顒特奏折謂:“奴才無有費用之處,特將余銀恭進主子添備養馬之需或備賞人之用。”康熙朱批:“當日曹寅在日,唯恐虧空,銀兩不能完盡,身沒之后,得以清了,此母子一家之幸,余剩之銀,爾當留心,況織造費用不少,家中私債,想是還有,朕只要六千養馬。”這是何等有人情味的批語,怎能不令曹家子孫感恩圖報!
江寧織造博物館內的曹雪芹簡介
曹頫遭到雍正一頓沒頭沒腦的訓斥和臭罵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雍正五年(1727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雍正諭令江南總督范時繹查封曹家家產。查封曹家的主要理由是什么呢?雍正知道父皇與曹家的關系非同一般,當初,這幾任織造有恃無恐地大把撈錢,引起了朝野上下不少議論。據檔案記載,曹頫“恭請萬歲圣安”的折子遭到雍正一頓沒頭沒腦的訓斥和臭罵:“朕安,你是奉旨交與怡親王傳奏你的事的,諸事聽王子教導而行。你若自己不為非,諸事王子照看得你來;你若作不法,憑誰不能與你作福,不要亂跑門路,瞎費心思力量買禍受。除怡王之外,竟不可再求一人托累自己。為什么不揀省事有益的做,做費事有害的事?因你們向來混帳風俗慣了,恐人指稱朕意撞你,若不懂不解,錯會朕意,故特諭你。若有人恐嚇詐你,不妨你就求問怡親王,況王子甚疼憐你,所以朕將你交與王子。主意要拿定,少亂一點,壞朕名聲,朕就要重重處分,王子也救不下了。特諭。”這番“特諭”使曹頫不寒而栗……
雍正五年(1727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雍正傳諭查封曹頫家產:“江寧織造曹頫,行為不端,織造款項虧空甚多,朕屢次施恩寬限,令其賠補。伊倘感激朕成全之恩,理應盡心效力。然伊不但不感恩圖報,反而將家中財務暗移他處,企圖蒙蔽,有違朕恩,甚屬可惡!著行文江南總督范時繹將曹頫家中財物,固封看守,俟任織造官員隋赫德到彼之后辦理。伊聞織造官員易人時,說不定要暗派家人到江南送信,轉移家財。倘有差遣之人到彼處,著范時繹嚴拿,審問該人前去的緣故,不得怠忽!欽此。”
曹頫被罷官、抄家時,曹雪芹約十三四歲,大概當時誰也不曾意料到曹家的衰敗,竟孕育出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小說家、世界文化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