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為陜西省榆林市縣級市,位于陜西北部、秦晉蒙三?。▍^)接壤地帶。神木歷史悠久,四五千年前就有人類聚居,石峁遺址是現存史前最大城址,為4000多年前中國北方及黃河流域的文明中心。神木歷史上一直是守衛中原、抗擊外夷的邊關前哨,素為“南衛關中,北屏河套,左扼晉陽之險,右持靈夏之沖”的塞上重地。
神木是一座有歷史文化的古城,明中期四合院的修造如雨后春筍。先后相繼出現過王家大院、郝家大院、單家大院等多處四合院。只惜同治七年(1868)回民軍破城,民宅大院大多焚燼。直至光緒年間,縣城才又恢復原氣,四合院在神木再度出現修造高潮。今天我們要來說的是白家大院。
白家大院位于陜西省神木縣西大街,始建于清末民國初,屬二進門中型四合院,整體呈灰藍色,灰墻灰瓦,青磚鋪地。庭院寬大,由大門、影壁、二門、庭院、正房、副房、東西廂房、耳房、儲藏室和廁所組成。大門和二門設在東北角,四合院的大門拔地高,而且有高高的門檻,在門第觀念中顯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寓意高門大戶。
進入白家大院,只見一個四合院傳統的“影壁”。墻壁上有飛檐遮雨、裹脊獸飾、斗拱平欄等古建裝飾,四周又有萬字、花卉、云紋等磚雕鑲邊,正中則是主雕,《三星高照》、《天官賜福》、《周子愛蓮》、《八仙慶壽》、《二龍戲珠》等圖飾被雕刻的活靈活現。這種磚雕屬于精的一類;還有一類則是在飛檐斗拱的下邊攤一個正方的凹面,凹面上雕一遒勁飽滿的“?!弊?,這種磚雕則屬于較粗的一類。這些精美的裝飾凝結了神木人的智慧和審美情趣,有較高的實用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繞過影壁,走過游廊,便進入了白家大院的二門。門內一色青磚墁地,院子是呈方正對稱,院落高出巷道數尺,主房又高出院子尺許,這樣不僅能達到很好的采光,還能保證排水的通暢。進了正房,迎面是用木雕彩繪而成的豎柜、頂廂。屋內還有兩個椿凳,一切都那么傳統。正堂西邊沿扇罩放神主桌(供祖先),沿扇罩陽面有兩米多的火炕,這在寒冷的北方是非常適用的,這種結構使空間的利用非常合理充分。
在東廂房格子門上有“忠孝傳家”的小匾,格子門和扇罩上有精致的六幅畫,刻繪于木板上。頂廂上的“八仙過海”也是畫在木板上的,東格子門上有“喜鵲鬧梅”木雕,西格子門上有“蛤貍鬧葡萄”木雕。佛龕鎦金彩畫中間是釋迦像,佛龕前有八仙桌和太師椅。
白家大院吸收了京式四合院的特點與優點,又結合了神木的環境、氣候和神木人的生活習慣、審美情趣,雖說沒有皇城四合院的堂皇和氣派,但亦氣勢非凡。據了解,白家大院的主人叫白蘭瑞,13歲時就成了孤兒,回民反亂,父母都被亂軍殺害,姐姐被搶走,被長矛大刀刺過的他藏在死人堆里才活了下來。成年后就做小生意,從給別人打工到販賣羊毛,后來發家之后修建起的白家大院,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了。
白家大院院落總面積約500平方米,是明清北方居民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來,西大街北十字巷白氏大院、扒貢巷李氏大院先后被神木縣人民政府和榆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白氏大院更是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肩負起了當代人保護文化遺存的歷史使命。
隨著歲月的變遷,這些四合院都經過一些簡單的修葺裝飾,在時間的雕琢下越發具有魅力,院里住著神木當地人,生活閑適自在。如今經濟的發展,神木縣城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閑暇時間不妨去這尋常巷陌里看看這古樸與雅致的特色民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