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位中國古建筑專家營造學社的創始人朱啟鈴曾說過“吾民族之文化進展,其一部分寄之于建筑,建筑于吾人最密切,自有建筑,而后有社會組織,而后有聲名文物。”其創立的營造學社不僅是對《營造法式》這部天書的研析解讀,更是對中國傳統古建技藝的傳承和弘揚。
可見從古至今,建筑對于人類來說不僅僅是居住的磚瓦結構體,更是自然環境與人類文明的藝術結晶。風水是中國傳統建筑的思想和靈魂,建筑是物,風水是魂。人們對理想生活環境的追求始終是生存和發展的永恒主題。風水便是古代先哲們研究天文地理與人類休養生息的一門學問,其核心是氣場的優選和優化組合。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最崇高的基本觀念之一。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以社會公共追求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組成了所謂的“天人合一”。其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決定了人們傳統的居住觀,就是人為營造的環境應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在其基礎上再加上傳統宗教色彩和民眾信仰,逐漸演化出了風水學說。
風水學說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就是我國古代建筑活動的指導原則和實用操作技術,風水在我國建筑、選址、規劃、設計、營造中幾乎無所不在,這在我國大量的現存古城鎮、古建筑、園林、民居及陵墓中得到印證。其積累了先民相地的實踐經驗,承繼了巫術占卜的傳統信仰,揉合了陰陽、五行、四象、八卦的析理學說,闡明了龍脈、明堂、生氣、學位等形法術語,通過審查山川形勢,地理脈絡,時空經緯,以擇定吉利的聚落和建筑基址。上至高堂廟宇,下至村宅民舍,都深受風水意識的制約。

故宮這座大型宮殿建筑群,是明清古代建筑建筑的最高典范。不論是建筑形制還是造物技術都是當世之絕唱。故宮在修建之初嚴格尊崇儒家思想,按照“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布局建設布局。前朝,是指百官議政的朝堂;后市,是指皇宮后面有一個很大的交易市場,以滿足宮廷日常的生活用度;左祖,是指皇宮左面是皇帝祭祖的太廟;右社,指皇宮右邊,皇帝用于祭祀的社稷壇。

從空中俯瞰整個紫禁城,紫禁城的中軸線就是整個京城的中軸線,沿著這道中軸線,依次排列著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為“外朝三殿”。三大殿坐落在一個“土”形的三臺上,這個三臺一方面抬高了三大殿的高度,另一方面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中國文化陰陽五行中"土"居中,所以故宮的設計者將故宮最重要的部分用漢白玉砌成了“土”形三臺。而稱為“內廷三宮”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建址于軸線之外,突顯皇權至上。且坤寧宮與乾清宮的名字和功用都是對應的。《易經》中,乾對天,主陽;坤對地,主陰。清、寧二字都是安定、詳和的意思。

由于中國民間的建筑沒有宮廷建筑龐大的體量,所以民間的風水匠師更多關注庭院空間的排布,綠植與磁場的加持。它通過對事物的安排,從建筑奠基到室內裝飾,運用風水理論對一定場所內的氣勢加以影響。有助于人們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陰陽之平衡,來獲得吉祥之氣,從而促進健康,增強活力。
風水學不僅規范了我國古代建筑,而且滲透了我們今天的建筑、規劃的設計。只有形神兼顧,匠意兼具,才是真正的華夏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