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車王府位于新疆庫車市城區,是1759年清朝乾隆皇帝為表彰當地維吾爾族首領鄂對協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的功績,專門派遣內地漢族工匠建造而成。
庫車王府在新疆王盛世才當政時期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僅存部分房屋和城墻。2004年庫車市政府投資1300萬元,根據庫車王爺達吾提·買合蘇提的回憶,在原址重建“庫車王府”。
庫車王府全稱為“庫車世襲回部親王府”。“回部親王”就是“維吾爾王”,統領著天山南部維吾爾族的大部。庫車王府始建于清朝道光八年,也就是公元1828年。乾隆年間,回部親王的第一代王爺名叫米爾扎·鄂對,是統領南疆重鎮庫車、阿克蘇、拜城三城的地方官員。清朝政府在平定準噶爾及大小和卓叛亂時,米爾扎·鄂對為維護祖國統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此,乾隆皇帝冊封他為“一品扎薩克達爾汗”。到1949年9月26日,新疆和平解放,世襲親王共計十二代。第十二代親王達吾提·買合蘇提(1927—2014),是中國最后一位的王爺。他已經88歲高齡(于2014年7月30日去世),擔任庫車市政協副主席職務,也是中國目前年齡最大的國家公務員。
重建后的庫車王府占地4萬平方米,融合了中國中原地區和伊斯蘭風格的宮殿、庫車王府涼亭、城樓等建筑特色,通過文物展示了12代世襲“庫車王”190年的歷史生活。
第一代王:米爾扎·吾德,清史寫作“鄂對”。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58年,授“散秩大臣”。1759年,封“輔國公”,晉封貝子,賜貝勒品級,任職阿克蘇、葉爾羌阿奇木。1778年,在任內病故。
第二代王:米爾扎·吾斯曼,清史寫作“鄂斯滿”。米扎爾·吾德的兒子,承襲輔國公,任職喀什噶爾阿奇木。1788年病故于北京。
第三代王:米爾扎·默罕默德,吾斯曼長子,任職葉爾羌阿奇木,1824年病故。
第四代王:默罕默德·吾德,任職阿克蘇阿奇木伯克,1826年病故。
第五代王:艾扎提·阿巴克,任職阿克蘇阿奇木。由于抗擊張格爾戰斗失利,被免職,改由其弟米爾扎·伊薩克承襲爵位。
第六代王:米爾扎·伊薩克,由于擒拿張格爾建立奇功,1828年加封郡王,世襲罔替,任職喀什噶爾幫辦大臣。
第七代王:米爾扎·艾合買提,1864年陣亡。
第八代王:米爾扎·阿木提,1900年病故。
第九代王:米爾扎·馬木提,1910年病故。
第十代王:買買提明,民國二年,也就是1913年,晉封為親王。1923年在烏什邊防病故。
第十一代王:買合甫孜,買買提明的侄兒,養子,女婿。1933年參與了南疆事變,被盛世才逮捕,1941年被害。
第十二代王:達吾提·買合蘇提,2014年7月30日病故,買合甫孜的侄兒,養子。1942年承襲王位,任職新疆省政府參議員。新中國廢除封建特權,任職庫車市政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