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故居又名李氏家族舊宅、李府、李鴻章府,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淮河路步行街中段208號,是晚清名臣李鴻章的家宅,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筑。
李鴻章故居,總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由李府和淮系展館組成。李府占地2000平方米,淮系展館占地1500多平方米。李府由南向北分為五進,依次為門廳、前廳、中廳和走馬轉心樓。屬于文人士大夫式的住宅、庭院和書齋相結合的民居建筑。
過廳
過廳正中是一座屏風,上方高懸一塊匾額,上書“鈞衡篤祜”四個豐筋多力的金色大字,意為李鴻章官顯福厚。這四個字是李鴻章七十大壽時光緒皇帝御筆所賜,用以褒獎他對大清帝國所做的功績。過廳是來客稍候小歇的過渡廳,用作李鴻章生平的展廳。廳內展示著與李鴻章有關的圖片、資料和實物。
中廳
中廳又叫福壽堂,堂高9米,是現存江淮地區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廳堂。每扇格門上都雕有造型精美的圖案,房梁全是斗榫,不用一枚鐵釘。大梁兩頭都雕成象頭形狀,寓意吉祥(象)。正上方的橫梁上雕有“佘太君祝壽圖”。東西兩廂是李氏后人的書房。中廳上方的長幾上,擺有古鐘、花瓶、鏡子,寓意住宅“終生平靜”。中廳的正中,四根木柱正好構成一個開間,木柱的左右各為一個開間,加上東西兩面廂房,形成了明三暗五的格局,頗具江淮地區富家豪宅的建筑特色。東廂房是書房,房中的博古架為“過橋式”,相映成趣的左右兩部分可以重疊吻合。這一構思,源于古代陰陽互補理論。左邊擺放的楠木書架,正好可以裝下一部《二十四史》。
小姐樓
小姐樓與前院中間有道墻,墻中間的門,便是過去人們常說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二門了。墻門把小姐樓與外界嚴密隔開,男子嚴禁進入二門半步。小姐樓又叫“走馬樓”,是李府女眷住的地方。小姐樓后一進的樓上擺放著古老的繡床、雕花的梳妝臺、大理石面的圓凳,床、臺、凳都是有著幾百年歷史的紅木家具。屋內一個漂亮的粉彩瓷礅,放在紅木梳妝臺前。
小姐樓造型為封閉回廊式木樓。樓下正中的一方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氣,迎合陰陽調合之風水學。樓上東首第一間房,是李鴻章幼女菊耦(著名作家張愛玲的祖母)所住,正中則是老夫人所居。原先的老宅有一個后園,是供家眷們休閑娛樂的后花園,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后花園早已了無蹤跡,唯有這座小姐樓供人觀瞻。
享堂
享堂大門前,首先是一座從山東訂制的四柱三間三樓的石牌坊,上面刻有光緒帝在李鴻章70大壽時,親賜的“鈞衡篤祜”四個大字,以示清廷對李的器重和表彰。中間刻有李鴻章封號及官職:“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晉太傅一等侯”,該牌坊是江淮地區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新建石牌坊。
光緒皇帝親賜李鴻章的御制碑矗立于享堂門廳前,由三只巨形屃赑馱著,莊嚴肅穆,只是碑身上的裂痕掩蓋不住歲月的風霜。碑額上雕刻著祥云海水,兩條呼之欲出的蛟龍托著一輪驕陽。因為碑文太長,一塊碑刻不下,所以有兩塊碑是御制祭文碑,另一塊為御制碑文碑。其中左右兩塊是原物,中間一塊因遭破壞為重新修建。祭文碑上說他“出將入相四十年,東亞西歐涉九萬里”,評價他“性秉忠純,道宏開濟”,并且把他與古代良相寇準、諸葛亮、謝安、裴度相比。
用于祭祀李鴻章的享堂主體部分由三進的兩個四合院組成,前院過去用于擺放祭品,后院才是祭祀李鴻章的地方享堂中軸線上的建筑分為門廳、前堂、寢堂三部分,其中前堂相當于客廳,是祭祀人員稍事休息的地方;寢堂內擺放逝者牌位,祭祀人員在此祭拜李鴻章。
李鴻章故居是江淮地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晚清名人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