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這樣一所大學,早期建筑群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行走其中宛如逛公園一般,又像在閱讀一本中國近現代建筑史,讓我們一探究竟,了解一下這所大學建筑的奧秘吧~
湖南大學坐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長沙,校區位于湘江之濱、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學府,百年名校”之譽。她不僅是國家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也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
湖南大學內有眾多早期建筑,這些建筑群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自上世紀20年代始聳立起來的建筑,或古典,或折衷,或現代,或民族,幾乎囊括了中國近代建筑史上堪稱經典的各種建筑風格。行走在湖南大學,像是在閱讀一部活色生香的中國近代建筑史。
湖南大學建筑史深遠
保存下來的湖南大學早期建筑群大多數出自兩位著名建筑學家——柳士英、劉敦楨之手,他們都是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
二院(今物理實驗樓)
設計師:劉敦楨;建成時間:1929年;
建筑風格:折衷主義
二院的設計者是與梁思成齊名“北梁南劉”的劉敦楨。當時他要回長沙訂婚,他所鐘情的長沙妹子陳敬也就讀于湖南大學,湖大趁機把他“挖”來,任土木系講師。
劉敦楨
劉敦楨(1897.9.19-1968.5.10),湖南新寧人。現代建筑學、建筑史學家,畢業于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現東京工業大學)建筑科。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教授,中國建筑教育及中國古建筑研究的開拓者之一。畢生致力于建筑教學及發揚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曾創辦我國第一所由中國人經營的建筑師事務所。
1929年劉敦楨在土木系創辦建筑科,1930年應邀赴北京與梁思成組建中國營造學社,離開湖南之際,寫信邀請師兄柳士英來湖南大學主持建筑學。從此柳士英致力于在湖南傳播建筑教育,未曾離開。
柳士英是中國建筑教育第一人,他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建筑學專業--蘇州工專建筑科。他還在那個全部由洋人壟斷中國建筑市場的時代創辦了最早的中國人的建筑事務所--上海華海建筑事務所。這兩項創舉足以奠定他在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的崇高地位。柳士英先生1934年應邀來湖南大學任教,先后擔任土木系教授、系主任、中南土建學院院長、湖南大學副校長。
柳士英
此次獲批國寶的9棟建筑中,有大禮堂、老圖書館、工程館、勝利齋、一舍、七舍、老九舍等7棟是柳士英先生的作品。
抗戰結束后的1946年,柳士英針對湖大校園三面環山、一面臨江的地理特征,以“教學區為中心,學生生活區環繞之,教工住宿區在外,依山就勢”的原則,奠定了湖大的校園布局。
根據湖大校園的地形地貌,柳士英提出了4個同心圓的規劃理念:核心圓為體育活動區,第2個圓為教學區,第3個圓為學生活動區,第4個圓為教職工生活區。最外層為岳麓山景區。體育區在最中心方便師生集合,教職工生活區接近公園景區,成為師生課余休憩之地。
另外還有一位重要的建筑師,也是時任湖大土木系教授的蔡澤奉先生。蔡澤奉為湖南湘潭人,也是畢業于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建筑科(1919年)。他設計了兩座重要的建筑,一座是1938年被日軍飛機炸毀的老圖書館(今天矗立在牌樓口作為湖大入口標志的兩根石柱就是那座圖書館的遺物)另一座就是科學館(今校辦公樓)。惜蔡先生英年早逝,他設計的科學館尚未建成,自己都沒有看到。
被炸前的湖南大學圖書館全貌
圖片來源:湖南大學新聞網
湖南大學老圖書館,1929年12月始建,當時華中華南最大的圖書館。1938年4月10日,侵華日機第四次轟炸長沙時被毀,僅存石柱數根。
老圖書館殘存的愛奧尼克柱
湖南大學早期建筑群
2013年,湖南大學早期建筑群(9棟)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入選“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寶遺產。
此次被列為國保的湖大早期建筑群共有9棟,分別是:二院(今物理學院實驗樓)、科學館(今校辦公樓)、工程館(今教學北樓)、大禮堂、老圖書館、勝利齋教工宿舍、第一學生宿舍(今基建處辦公樓)、第七學生宿舍(今離退休處辦公樓)、老九舍。
湖大建筑群的建筑風格正好與中國近現代建筑風格的發展演變同步,是中國近現代建筑史的縮影,同時也清晰地體現了從古代書院走向現代大學的歷史過程,猶為寶貴。
二院
二層磚木結構,紅磚清水墻,外墻紅磚墻面制作精美。近代折衷主義建筑風格的典型代表。平面為“山”字形,西洋式坡屋頂,同時又帶有中國式的曲線。
二院(今物理實驗樓)
設計師:劉敦楨建成時間:1929年
建筑風格:折衷主義、西洋古典主義
1926年落成的二院(今物理實驗樓)
1940年代的湖南大學第二院
科學館
湖南大學的科學館(現湖南大學校辦公樓)是由設計師蔡澤奉設計的,這位建筑師將西洋的古典元素融入每一個細節。1948年,由柳士英教授主持加建了一層,保留了原有塔樓和女兒墻及檐口,將原有的平屋頂找平作為第三層樓板而加上了琉璃瓦的西洋式坡屋頂,很好的延續了原有建筑的風格和氣質,渾然一體。
1938年遭受日軍飛機轟炸,部分受損,但是主體完好。抗戰勝利,1945年9月15日,湖南地區受降儀式在此樓里舉行。中國軍隊第四方面軍司令王耀武接受了日軍第20軍司令官板西一良的投降,這棟建筑成為一段歷史的見證。
科學館(今湖南大學校辦公樓)
設計師:蔡澤奉建成時間:1937年
建筑風格:西洋古典主義、折衷主義
工程院
這所建筑屬于早期現代主義思潮中的德國表現主義,通過夸張、超常、動感的建筑形象表達設計者的思想情緒。
工程館(今教學北樓)
設計師:柳士英竣工時間:1953年
建筑具有濃郁的機器美學色彩
大禮堂
優雅如大禮堂。飛檐翹角、雕梁畫棟,仰望湖南大學大禮堂,可能會令人仿佛置身于一棟古雅的傳統建筑旁。
大禮堂
設計者:柳士英建成時間:1953年
建筑風格:民族主義
老圖書館
1938年4月侵華日軍飛機空襲長沙,圖書館(蔡澤奉設計)被炸毀。1938年8月,湖南大學遷往辰溪重建分校,圖書館在這片荒地上白手起家,從頭建設。1945年10月,日寇投降后,湖南大學從辰溪遷還岳麓山。1947年湖大招商承建圖書館,于1948年告竣工。此館舍于1951年后擴建。
老圖書館(今為學校圖書館特藏分館)第九學生宿舍
設計師:柳士英竣工時間:1948
勝利齋
勝利齋依據地形整合出四個不等大的庭院,尺度非常宜人,十字形廊也很好地豐富了內部空間的縱深感。現用作教工宿舍,環境幽美。
勝利齋
設計師:柳士英竣工時間:1948年
西洋早期現代主義建筑風格
七舍、九舍
柳士英設計了一些學生宿舍。限于當時經濟條件,這些宿舍多為一至三層的磚木結構,建筑空間上都如出一轍——內部設有庭院,形成日字形回廊,利于采光、綠化。
柳士英“將江南傳統民居的布局形式巧妙地運用到宿舍建筑中”,依據西面靠山的地形整合出四個不等大的庭院——三個四合院和一個三合院,所有房間都圍繞這四個院落布置,庭院里種上花草樹木,別有一番風味。
七舍
建于1947年
九舍
建于1946年
行走在湖南大學,你可以閱讀一部中國近代建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