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云樓位于山西萬榮東岳廟景區內,傳說為木圣魯班親手所建,純木質結構,通體沒有一根鐵釘,均為榫鉚套之,和應縣木塔相互輝映,被譽為“南樓北塔”,在當地有“萬榮有個飛云樓,半截插在云里頭”的說法。
山西萬榮縣東岳廟即泰山神廟,是祭掃東岳泰山之神的地方,現今廟內建筑多保存完好。東岳廟座北向南,南北長212米,東西寬50米。中軸線上現存的建筑有:飛云樓、午門、獻殿、香亭、正殿和閻王殿,兩側為東西廊。
最靚麗的飛云樓,即被譽為的“天下第一木樓”!是中國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山西萬榮極具文化底蘊的標志性建筑。
據史記載東岳廟最遲在唐貞觀年間建成,飽經滄桑,經歷代修建,保存下來,至今其建筑依然古色古香,完整較好。
飛云樓是東岳廟內建筑群中的精華所在。據當地人介紹,每當陽光燦爛,藍天碧空之日,站在十余里之外也能望見飛云樓的倩影。如果這個時候,天公作美,飄來幾朵云纏繞樓頂,那真叫有“高聳入云、凌空欲飛”之感。
看飛云樓如今的建筑結構與造型,完全屬于元明遺風,清乾隆時期山西民間一些營造技法也尤為顯著,這是歷代不斷維修的緣故。
飛云樓外觀穩重端莊、古樸大方。樓身每層為曲尺型結構重疊依次而上,頂部結成十字歇山式。樓身平面呈方形,純木結構,明三暗五層,高達23.19米,十字歇山頂。底層為正方形,中央四根各高15.45米的通柱直達樓頂,支撐樓體,四周32根木柱構成棋盤式。面寬進深各五間,面積570多平方米。三層四出檐,二、三層各出抱廈一間,均設平臺勾欄,又用平柱分成三小間,上筑屋頂。在抱廈的各層檐下,共345組斗拱,形態變化多端,似云朵簇擁,鮮花盛開。各掾翼角起翹,全樓翹掾翼角共有32個。每個翹角尖,山花向前,下用穿插枋和斜材挑承。
觀樓頂,飾有黃、綠、藍幾色琉璃瓦,在陽光照耀,更顯富麗堂皇。
飛云樓現其狀,結構之巧妙,造型之精美、外觀之壯麗,堪稱我國樓閣建筑之杰作,令我們贊嘆!飛云樓為木結構交織而成,樓體精巧、奇特,是國內純木結構建筑中罕見的珍品。
如今我們看到飛云樓下面的木柱上都釘有尖利的鐵釘,據說這是古人為了防止賊人攀爬而釘的。
廟內中軸線上所存其它建筑都是元明時重修,香亭四周欄板、柱石雕龍刻鳳,造型生動精巧,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工藝美術水平。
萬榮飛云樓,1988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