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揭秘吳越郊壇遺址,傾聽歷史深處的回響!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20-08-06 14:21:09  來源:杭州歷史建筑  作者:邵群
核心提示:吳越郊壇遺址發現于2002年,緣于浙江省第三次歷史文化遺產普查,2005年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由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對其進行考古發掘,得出“早期遺跡,可上溯至宋乃至五代。

  吳越郊壇遺址發現于2002年,緣于浙江省第三次歷史文化遺產普查,2005年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由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對其進行考古發掘,得出“早期遺跡,可上溯至宋乃至五代。錢王摩崖題記的刻文和登云臺位置的確定,宣示吳越郊壇就在此處。”的結語。2009年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鳳凰山管理處對周邊環境加以整理,使吳越郊壇遺址成為玉皇山南重要的景點,供游人參觀。筆者也一直對該遺址進行更深入的文獻研究和實地調查,除了對其地理位置的準確性、摩崖題記的真實性試作進一步考證外,結合相關的歷史文獻,還對吳越錢氏郊壇被重新發現的重大研究價值、后梁武肅王郊臺題名的書法風格等作了簡要分析,現論述如下。


1

吳越郊壇遺址位置及環境



  吳越郊壇(天真院)遺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區玉皇山南側支脈天真山上。遺址面積達2850平方米,依地勢,可將遺址分為三層平坦的臺地,每層間以踏步相連,遺址第一層臺地海拔高度約115米,面積達2500平方米。現遺址處植被覆蓋良好,多為常綠、落葉闊葉樹種,尚有灌木、藤蔓之類和小片竹林。


  天真山之名源自宋時山上之天真院,多名為“天真院山”,而玉皇山之名始于明代,因明時山巔有玉皇廟,故名。玉皇山在宋時稱龍山,又名臥龍山,后又有龍華山之名。五代時亦稱龍山,又傳因吳越王曾從明州(今浙江寧波)迎取阿育王塔供奉山上,而有育王山之名。


  玉皇山位于西湖之南,錢塘江之北,東接鳳凰山,西連南屏、大慈諸山,海拔240米,總面積達78萬平方米,山體由石灰巖構成。玉皇山上的人文景觀眾多,尚有福星觀、白玉蟾井、天一池、七星亭(七星缸)、紫來洞、慈云嶺造像、天龍寺造像、慈云嶺古道及歷代題刻等。


2

吳越郊壇遺址主要文物分布現狀



  天真院舊名“登云臺”,后梁龍德元年(921年)吳越王錢镠所置,為吳越國郊天之所。臺側有靈化洞,洞內曾有石刻“吳越山川幾落暉,登臨轉步入云扉”,據傳,吳越錢武肅王曾以靈化洞內之土埋荊棘、護石臺,又借松樹圍起龍旗,在鸞輅遮擁下,祀圓丘、慶六飛。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額“天真院”,院內有靈化洞、登云洞。宋時的靈化洞,深入百余步,下闊十余丈,巖石上有蘇東坡和林和靖的題刻,今已不存。元代應多沿用舊有建筑,但年久失修,損毀嚴重,到明代時僅存一庵,且已易名為“天真禪寺”。


  明成化間(1465-1487年),毒峰善禪師重建殿宇,更名“上天真寺”,毒峰善禪師圓寂后,其真身以缸龕覆蓋,置于殿后石洞中,留有《毒峰語錄》十卷,存于寺中。清時復名“天真禪寺”,亦稱“天真寺”。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三月,甘肅王明玉、四川陳誠禎和浙江楊宗元募化重修靈化洞及寺院,并于洞內石壁上題刻此事。1934年有善士捐造古登云臺路石階,并留題刻于路旁石壁上。抗日戰爭期間,靈化洞曾遭日軍火焚,及至解放初期,寺院建筑被毀殆盡?,F存三層遺址上散布著多處歷代遺跡,如靈化洞、登云洞、朱天廟、甘露井、午夢床及10余處摩崖題刻。


  后梁武肅王郊臺題記、靈化洞、甘露井、朱天廟洞位于一層平臺。后梁武肅王郊臺題記位于第一層平臺北側石壁上,刻于后梁龍德元年(921年),正書,共4行29字,字徑9厘米,題記全文為:“梁龍德元年歲次/辛巳十一月壬午朔/一日天下都元帥/吳越國王鏐建置”,書體工整,鑿刻精良。


  靈化洞位于第一層平臺東端。由石壁相夾而成,屬天然溶洞。洞內原有蘇東坡、林和靖等名人題刻,今已不存?,F存靈化洞為甘肅道人王玉明等人募化重修,近洞口處有題刻記錄此事,龕高54厘米、寬113厘米,其題款為“光緒二十五年三月開”,落款為“道袖甘肅王明玉、四川陳誠禎、浙江楊宗元募化重修。”正文為正書,字徑為11厘米見方,題款、落款略小。


  甘露井甘露井位于一層北側石壁前,后梁武肅王郊臺題記下方,井圈系水泥建造,為近現代改建,井壁為石砌,呈圓筒狀,水質至今仍甘醇清洌。井壁上有“甘露井”摩崖石刻,豎列正書,字徑18厘米。


  “民國甲戌歲…”題刻:位于一層平臺東端,靈化洞右側,靠近古登云臺石階。龕高70厘米、寬40厘米,全文為“民國甲戌歲大善士韓君子林重修古登云臺路住持何月昶□石”,四行正書,正文字徑10厘米見方,題款、落款略小。民國甲戌歲當為公元1934年。


  朱天廟位于一層平臺北側石壁的西端。清代由民間捐資修建,將明崇禎皇帝奉為朱天菩薩,何月昶是朱天廟最后一任住持。據《說杭州》記載:“是月(即四月)二十四日,為朱大王君生日,杭人崇奉之,茹素有經月之久者,名曰朱天素。亦有行會之事。廟宇不止一處,而以在下城之倉橋者香火為最盛,實則明之崇禎皇帝也。朱者其姓,君即皇帝也。手執一環,即自經時之環也。被發者,其自經時之狀態也。崇禎尚非無道之君,而又能身殉社稷,故杭之遺黎哀而廟祀之。恐觸清帝之忌,故只能隱約以為表示。四月二十四日,為崩后五七之日。年隔三百,遺黎都盡,數典忘祖,但以邀福而已?!泵駠鴷r香火尚旺,至今香客仍絡繹不絕。



  二層平臺有“午夢床”石刻及石床、建筑構件等遺跡、遺物。石床位于二層的北面巖壁下,有隆起處為石枕,似古代靠榻。石質細膩,年代久遠。石床上方崖壁上有題刻“午夢床”三字,為清“桐城書畫派”杰出代表---吳廷康所書。吳廷康,字元生,號康甫,又號贊甫,一作贊府,別號晉齋,晚號茹芝,安徽桐城人。官浙中數十年,精金石考據,篆、隸鐵筆。題記當刻于清同治十三年(1875年),正文為廟篆,橫書,字徑25厘米見方,落款為行楷。二層右側有通往三層平臺的石階,崖壁左側旁有人工堆砌痕跡。


  據《淳祐臨安志》、《湖山便覽》、《西湖游覽志》等史籍記載,吳越郊壇遺址歷經宋、元、明、清至今,在長達千余年的歲月中,常被作為古跡加以修繕,因而遺址的兩處平臺保存情況尚可,歷代的摩崖題刻保存基本完整。


3

吳越郊壇遺址重新發現的重大價值


△錢王題刻


  1、吳越郊壇遺址是研究吳越國歷史發展的重要實物佐證


  后梁開平元年(907年)五月,錢鏐受封為吳越王,至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五月錢俶納土歸宋,吳越國經歷了三世五王,有國七十二年。在此期間,吳越錢氏諸王在政治上推行善事中原、保境安民政策,奉中原政權為正朔,稱臣納貢,在建立擴張霸權的同時,盡量減少境內的戰爭。在征得中原統治國的允許下,在境內實施“建國之儀”,其“儀衛名稱多如天子之制”,而且住所稱宮殿,府署稱朝廷,夫人冊封為妃子,屬官皆稱臣,除此之外,還建立了宗廟制度。據《咸淳臨安志》卷七四《祠祀?錢王太廟》,在錢鏐的故鄉臨安曾有錢王太廟。另據《通鑒考異》載:吳越三代國王除弘倧、弘俶外都有自己的廟號,錢鏐為太祖、錢元瓘為世宗、錢弘佐為成宗。吳越并且在境內私立年號,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即稱天寶元年,以后尚有兩次改元。另外還使用宦官、設置百官,在其所統轄的區域中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王國體系。同時,鼓勵工農業生產,促進經濟文化繁榮,在錢氏三代五王的經營下,吳越國成為當時富甲一方的王國。因此,錢鏐在國力日漸強盛的梁龍德元年(921年),按照“兆于南郊就陽位”的古制,在其都城南郊,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玉皇山支脈——天真山的山頂,設立郊壇,舉行郊祭,完善其獨立王國的體制。


  2、進一步確證了鳳凰山、玉皇山一帶為吳越時期的政治活動中心。


鳳凰山、玉皇山一代遺址分布圖


  吳越郊壇所處的位置鄰近鳳凰山、玉皇山,距吳越宮殿所在的鳳凰山不足百米。其東側有錢鏐開鑿于后梁貞明五年(919年)的慈云嶺古道、錢弘佐天福七年(942年)創建資延寺時鐫刻的慈云嶺造像;西南則有乾德三年(965年)錢弘俶創建的天龍寺造像。郊壇北靠玉皇山主體,其面南處則為吳越錢氏家族的御用墓葬區,至今已發現了吳越國王錢元瓘、錢弘佐及錢弘俶生母吳漢月等重要人物的墓葬。從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受錢氏重視的程度來看,這里應該是錢氏建置郊壇的理想之所。特別是吳越國王錢鏐為建郊壇而鐫刻的摩崖題記“梁龍德元年歲次辛巳十一月壬午朔一日天下都元帥吳越國王鏐建置”,更是印證了《淳佑臨安志》、《西湖游覽志》、《方輿勝覽》、《兩浙金石志》等文獻中關于吳越郊壇的記載。因此,無論從史籍中,還是從現存的十余處吳越遺跡中,都可以證實鳳凰山、玉皇山一帶曾是吳越錢氏“三代五王”所青睞的“風水寶地”,他們將郊壇、祠堂(最初的表忠觀位于玉皇山南妙因山上)、墓葬等關系前途命運的重要活動都選擇在這里舉行,可見這一區域在錢氏心目中的地位了。


  3、為研究古代帝王郊祭禮制提供了又一實物資料,同時也為確定南宋郊壇的位置提供了重要線索。


  古代帝王為顯示自己不同于一般凡夫俗子的尊貴,稱自己為“天子”,受“天之命”統治一方。所以,自周代起就形成了稱帝王者必于其都城南郊設立郊壇,舉行“郊祭”,向世人昭示其“天子”身份的規制,以達到進一步鞏固政權的目的。“國之大事,惟祀與戎”,我國古代帝王名目繁多的祭祀活動,大致可分為郊社(祭神)和宗廟(祭祖)兩大類,其中郊社的重要性又在宗廟之上。郊社中祭天是最重要的,只有皇帝(天子)才有資格,諸侯與大臣是不允許以自己的名義搞祭天活動,祭天是確立天子身份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儀式。吳越國王錢鏐于后梁龍德元年(921年)建置祭天的郊壇,通過與天對話,從而確立其王者的身份。


《咸淳臨安志》“西湖圖”局部姜青青復原


  祭天儀式通常在都城的南郊“圜丘”舉行。據《禮記?郊特牲》載:兆于南郊就陽位也。以天為乾陽,南方屬陽位,故祭天必須在都城的南郊舉行。吳越郊壇遺址位于杭州市玉皇山南麓——即其支脈天真山山頂,所處位置為吳越都城西都(今浙江省杭州市)南郊,距吳越宮殿所在的鳳凰山不足百米。圜丘為圓形祭臺,以應古人“天圓地方”的傳統觀念。圜丘的建筑格局規定嚴格,歷朝正史的《禮志》或《祭祀志》中都詳細記載了“壇遺之制”。《淳佑臨安志》卷九亦有記載?,F存遺址雖已看不出圜丘的形制了,但從遺址的三層平臺以及平臺之間數十級臺階、山體間墊鋪的長方形大石塊中,還是可以看出人工壘筑的痕跡。


  南郊祭天的日子一般定在冬至日舉行,據《禮記?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南宋楊復在《文獻通考?郊社一》中說:“謂冬至陽之始,日漸長,故冬至郊天所以迎長日之至也”。這就是“郊祭”定在冬至日的理由。從遺址現存的吳越國王錢鏐為建郊壇而鐫刻的摩崖題記中,我們知道吳越郊壇建于后梁龍德元年(921)十一月一日,正為冬至即將到來之日,這一日期正好證明了“南郊祭天的日子一般定在冬至日舉行”的古制。


  另外,南宋建都杭州,其宮殿是建在吳越宮殿的基礎上的,其城市布局也如同吳越的“南宮北城”,政治活動場所亦多在鳳凰山、玉皇山一帶,因此,吳越郊壇遺址的重新發現,也為確定南宋郊壇的位置提供了重要線索。


  4、后梁武肅王郊臺題記具有獨特的書法、文物、文獻價值。


△《錢鏐、錢俶批牘合卷》浙江博物館藏


  后梁武肅王郊臺題記保存之完好、史料價值之重大和書法價值之重要在國內亦屬罕見。該題記書法風格為典型的晚唐御書手所書,與浙江博物館所藏的吳越國王手跡相互印證。書法結體嚴謹,線條凝練爽利,布局森然,具有較高的書法價值。摩崖刻文確認了郊壇的位置,更在考古學和文獻學上印證了阮元《兩浙金石志》、王昶《金石萃編》、陸增祥的《寰宇訪碑錄》以及一系列的從元代開始的文獻。日本《語石》一書中亦有詳細記錄題記的方位、尺寸、每一個字的大小,甚至有其拓片保存。


  正史記載,后梁龍德三年(923年)錢鏐受封吳越國王,正式建國。后梁武肅王郊臺題記刻文表明吳越王錢鏐在朝廷冊封前已自稱“吳越國王”,而龍德二年(922年)十二月錢鏐發給崇吳禪院長老僧嗣匡的牒文上仍署“都元帥吳越王”。題記證明了“鏐雖外勤貢舉,而陰為僭竊,私改年號于其國”屬實。


 

本文標題: 揭秘吳越郊壇遺址,傾聽歷史深處的回響!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news/show-9346.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港 | 贺州市| 康定县| 上饶市| 许昌市| 迁西县| 哈尔滨市| 安远县| 莱西市| 济宁市| 钟祥市| 双流县| 炉霍县| 宣汉县| 乐平市| 青川县| 灵川县| 汽车| 宣恩县| 松阳县| 芮城县| 铅山县| 襄垣县| 岑溪市| 黄陵县| 会同县| 花莲县| 阜南县| 孟村| 江永县| 井研县| 葵青区| 永安市| 彭阳县| 彰武县| 弋阳县| 龙岩市| 荥经县| 沾化县| 定边县| 龙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