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最繁榮的三個朝代唐宋元,有一種名叫“馬球”的馬上曲棍球運動風靡一時。
唐朝,十八位皇帝都是馬球狂熱粉絲。
宋朝,《宋史·禮志》載:“打球本軍戲”。
元朝,打馬球作為一種日?;顒由踔帘粚懭肓朔獙賴啕惖臐h語教科書《樸氏通諺解》。
到了明朝,馬球漸漸衰落。特別是到明朝中后期,衰落勢態格外明顯。帝王不再親自打馬球,百姓也較少打馬球,到了清朝,竟然走向消亡。
為何風靡一時的馬球,會在明朝后慢慢衰落呢?這得先從馬球的性質說起。
馬球,也稱打毯或者擊鞠。它是一種什么樣的運動呢?《資治通鑒》載“凡擊毯,立毯門于毯場,設賞格。各立馬于毯場之兩偏以俟命。神策軍吏讀賞格訖,都教練使放毯于場中,諸將皆駷馬趨之,以先得毯而擊過毯門者為勝。”也就是說參賽者要將球用球杖打入對手球網中,則得到一籌,也就是一分。最后,得分高者獲勝。
可見,馬球勝負分明,對參賽者反應、策略和馬術等能力有一定要求,極易激起人的勝負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競技性。
唐宋元的統治者和明朝統治者對馬球的性質特點有不同的側重。
總體而言,在唐宋元時期,馬球競技性、軍事性特點更加突出。而在明朝,馬球卻慢慢變成了一種純粹只有娛樂觀賞性質的運動。明朝統治者對馬球性質異于前代的認知,是馬球衰落的重要體現。
筆者主要選取馬球最盛的唐朝與明朝對比,得出明朝馬球衰落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唐和明是否重視冷兵器的軍事訓練
首先,唐朝騎兵主要處于冷兵器時代。冷兵器時代最重要的作戰牲畜就是馬。
《新唐書》載“自貞觀至麟德,四十年間,馬七十萬六千……議謂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天子又銳志武事。”
可見,有唐一朝馬匹數量異常充足,而且“天子”目的明確,就是要興盛“武事”。這跟唐朝的戰爭狀況有關。據陳高傭等《中國歷代天災人禍表》,隋唐歷代僅內亂次數多達974次。
擴張中的唐朝同時面對內在和外在的危機,自然需要練馬練人來應對挑戰。馬球作為一種鼓起斗志,訓練馬上技術的運動得到推廣也不足為奇。唐人閻寬《溫湯御球賦》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擊鞠之戲者,蓋用兵之技也。”
而明朝騎兵處于冷熱交替期,既繼承傳統“柄長十五尺,其法初出馬”的方式,又有意識使用火銃等熱兵器。
朱元璋在《皇明祖訓》提到對外擴張,有“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的看法,于是后來明朝統治者側重于安內。明人沒有唐人那般的擴張野心,所以也不甚重視軍事訓練,士兵的斗志就有所下降。
所以可以看到,《明宣宗行樂圖》里,馬球已經變成了設立球門參賽者逐個擊入球的運動,沒有攻防之分,已然失去了根本的對抗性。
而明朝自土木堡之變后軍邊塞異動,馬政松動,馬匹質量差,熱兵器普及速度慢。在馬差人乏斗志的情況下,馬球作為一種競技性的訓練方式自然也衰落了。
二、馬球在唐和明是否是重要的“國俗”
一種運動要成為國俗,主要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要皇帝喜歡并樂于推廣,二是擁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典型案例就如乾隆皇帝《皇朝通典》“冰嬉雖戲意詰武”。當然,社會觀念也是重要因素。
(一)皇帝是否喜愛
唐朝方面,《資治通鑒》載“上(唐中宗)好擊球,由是通俗相尚?!?/span>
比如說中宗的后繼者中,唐僖宗就沉迷于打馬球。他甚至在黃巢起義軍來勢洶洶時,留下了“擊球賭三川(節度使)”的“佳話”。
唐朝皇帝還樂于舉辦馬球表演,促使馬球更好進入民間。
一個國家,是容易“上行下效”的?;实巯矚g打馬球,自大臣到百姓,就都會想要打馬球,甚至把打馬球當成自己的日常。
明朝皇帝喜愛馬球程度遠不及前代。宣宗時,馬球尚且還是一種宮廷行樂工具在《行樂圖》里出現。到了明朝中后期,馬球成了節日特色娛樂活動,雖還存在,但少有和“皇帝的偏愛”掛鉤。
帝王不打球,百姓也不打球,馬球從日?;顒幼兂闪酥怀霈F在端午、重陽等節日的特色活動,影響力就大幅消退了。
(二)馬球是否具有政治上的影響力
封演《封氏見聞記》載吐蕃人迎娶金城公主時,和唐人比試馬球連勝,于是“玄宗東西驅突,風回電激,所向無前”,以高超的馬球技藝為唐朝扳回一局,挽回了大唐丟失的臉面。
可見在唐朝,馬球作為一種運動和政治密切相關的活動,地位是很高的。
而在明朝,馬球的政治影響力大幅衰退,再無聽到馬球和外交聯系的消息。
(三)尚武之風和尚文之風的差異
唐人尚武之風盛行,這突出表現在文人作品也有“硬漢精神”。高適、李白等文人身體素質過硬,在許多作品也表現出一種尚武的氣魄。就連自幼體弱多病的藥罐子李賀,也在《南園十三首·其五》寫到“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尚武精神也促進了馬球在士人間的傳播。如《唐摭言》記載:“乾符四年,諸先輩月燈閣打球之會,時同年悉集……覃因跨馬執杖,躍而揖之日:‘新進士劉覃擬陪奉,可乎?’諸輩皆喜。”
而明朝統治者認同宋人“王者雖以武功克定,終須用文德致治”的觀點,又主張和平,干脆貫徹了吳自牧《夢粱錄》“打球”“則非仕宦者為之”的對馬球的微妙態度,對馬球推廣不甚上心。而明人尚文不尚武,對馬球不大感冒。有明一代,少有聽說熱愛馬球的百姓、士人。
綜上可看,馬球在唐朝滿足了成為“國俗”的三個條件,而在明朝,馬球只是帝王的一種普通消遣,無緣成為“國俗”。
至此,打馬球這一活動,丟失了最重要的競技軍事性質,也沒有像娛樂活動冰嬉那樣成為國俗,衰落也就不可避免。到了清代,滿人重視本民族的特色活動冰嬉等,對馬球更加不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