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客家歷史︱一部遷徙史,一部血淚史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20-08-18 11:45:27  來源:鄉土人文地理
核心提示:說起客家人的歷史,是一部血淚史,是一部遷徙史??图胰藶榱硕惚軕饋y,從中原遷徙到南方,中間經歷了五次大遷徙。也正因為這五次大遷徙,從中原人慢慢孕育、形成和發展成為客家民系。

  說起客家人的歷史,是一部血淚史,是一部遷徙史??图胰藶榱硕惚軕饋y,從中原遷徙到南方,中間經歷了五次大遷徙。也正因為這五次大遷徙,從中原人慢慢孕育、形成和發展成為客家民系。


  歷史上,往南遷徙的中原人有很多,但并不能認為往南遷徙的中原人就是客家人。秦始皇統一天下后,對嶺南的百越發動了3次戰爭,最終占領嶺南,并任趙佗為龍川令,戰后留下30萬秦軍鎮守嶺南,這30萬秦軍并不是客家人,而是廣府人的先人。那么怎樣才算客家人呢?


  第一,家族式遷徙。客家人的祖先都是以家族的方式遷徙的,并不是個人的方式遷徙,這樣的好處就是他們非常重視和繼承家族的傳統,維護家族的文化,不容易被其他土著同化。特別是客家人無論遷徙到哪里落地生根,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立祠堂、祭祖和修家譜等,客家人把這句諺語常記于心:“寧買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由此知道客家人非常的重視并繼承家族的傳統文化。



  第二,地理環境的影響。客家人遷徙的過程中,一般會選擇靠山的地方,客家老話常說“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雖然山區環境非常的惡劣,條件也落后,不太適合人民居住,但也是有好處的,那就是競爭相對小,受到外界文化的干擾也小,所以客家人的語言、風俗可以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


  第三,非常重視教育。客家人非常重視子孫后代的教育,在客家地區,存在有很多和讀書有關的諺語,比如“唔讀書,沒老婆”,“唔讀詩書,有目無珠”等等。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才使得這部分中原人受當地土著的影響不大,最后形成今天的客家人。那么客家人經歷了哪五次大遷徙呢?是什么原因造成客家人不得不走上背井離鄉這艱苦的道路的呢?


  第一次大遷徙


  晉元康元年,以賈后與外戚爭權為導火線,從而導致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造成社會動蕩,西晉內耗嚴重,百姓苦不堪言。這時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乘這個機會,進軍中原,各自為王,互相攻伐,出現了“五胡亂華”的局面,西晉滅亡后,中原成了胡人的天下,他們不重視農田,只知道牧放牛羊,而且不把漢人當人看。


  不堪奴役的漢人就開始大舉南遷,而更多的主要投靠東晉王朝。晉元帝司馬睿在江南設置了很多僑郡縣,用于安置中原移民,并給予各種優待政策。從“八王之亂”開始,這場大動亂持續了170多年,遷移人口達一二百萬之眾。



  第二次大遷徙


  天寶十四載冬(755年),安祿山率領15萬叛軍南下,發動“安史之亂”,使得民不聊生。“安史之亂”后,唐朝由盛轉衰,出現割據的局面,在加上連年的災荒,官府的貪污腐敗,之后又爆發黃巢起義,起義軍輾轉大江南北,攻城略地,給中原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中原人民不得不再次背井離鄉,再次引起大遷徙大潮,這就是客家人第二次大遷徙的背景。這次大遷徙,江西是客家人的落腳的重要地區“安史之亂”后,江西的洪州、饒州和信州三個地方,戶口數就增加了11萬余戶,由此可見這次大遷徙的數量之眾。


  這次大遷徙,從安史之亂到五代時期,客家人主要有6個遷移方向,第一個方向遷往江蘇和江西,第二個方向遷往浙江,第三個方向遷往福建,第四個方向遷往廣東中部和廣西南部,第五個方向遷往湖南,第六個方向遷往四川。


  第三次大遷徙(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的初步形成)


  第三次大遷徙,初步形成了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北宋節節敗退,引發了又一輪的中原漢人的南遷潮,公元1127年,高宗在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南宋王朝,之后應天府被金兵攻克,高宗南渡,而隨高宗渡江南遷的臣民達百萬之眾。


  蒙古入侵后,實行民族歧視的政策,將人民分為四等,其中漢人和南人被分為第三等和第四等,處在黃河流域的漢人,再次南遷,蒙古出兵南方后,閩粵贛成為抗元的主戰場,而文天祥挑起了抗元保宋的重任,之后率軍到達梅州,客家兒女紛紛從軍,轉戰閩粵贛各地。之后,南宋滅亡,但是客家兒女卻一直起兵抗元。廣州增城起兵抗元的首領朱光卿,甚至以客家人為標志,鼓勵和號召更多的客家人積極參加戰斗。


  在宋代的時候,主客戶籍還分的比較明確,但是在宋末元初這一段時間,由于南渡的淮軍、客家人和土著抱團,積極加入反元斗爭中,長期的斗爭使得這部分人的生活、習俗、語言等漸漸的融合在一起,這個時候已經難以界定哪些人的戶籍是主籍,哪些人的戶籍是客籍了。


  正因為這一融合,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文化,這種文化和以往中原人的固有文化不同,也和閩越地區本身的文化不一樣,這種文化就是客家文化,而這些文化的主人公就是這部分客家民系。這一時期,客家的中心區域主要在汀贛,其中主要核心在汀州。



  第四次大遷徙(確立以梅州為客家文化中心)


  清兵入關,打敗了李自成的起義軍,并且在打完勝仗后燒殺搶掠,引起漢人的不滿。自1645年,贛南客家人在寧都首次反清以來,經過了大大小小數十次的反清浪潮,因這次動亂,客家人再次大遷徙,但是這次大遷徙和以往不同,以往的大遷徙都是內聚形態的,而這次的大遷徙,卻是相反,由內向外輻射,使客家人分布在世界各地。


  這次遷徙有的往粵北、粵中、粵西方向;有的向廣西、湖南、四川方向;有的甚至遷徙到東南亞(今印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地方);還有一部分客家人隨著鄭成功出征收復臺灣,之后定居臺灣(當然,臺灣的客家人也有一部分在鄭成功之前就已經遷徙過來了,但是這部分人不是大遷徙造成的,這兒就敘述)。


  當然,第四次大遷徙除了動亂的原因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贛閩粵地區的客家人,經過200多年的穩定發展,居住人口越來越多,而贛閩粵地區山多地少,已經限制了客家人的發展。由于湖廣和四川地區經過了長期的動亂,人口銳減,清政府針對這情況,作出了“移湖廣、填四川”的移民運動,于是就有大量的客家人移居湖廣和四川這些地區了。


  雍正十一年,是梅州歷史的一個新起點,雍正帝設立一個“嘉應州”,至此,嘉應州成為當時420多個州府之一,這就是梅州市形成的原形,當時嘉應州包含長樂、興寧、平遠、鎮平、程鄉、松源、豐順、大埔等地區。在清朝,嘉應州逐漸發展成為客家文化中心,并且開始把梅州話認為是標準的客家話并記載到《嘉應州志》里。


  第五次大遷徙


  洪秀全是客家人,而他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隊伍都是以客家人為基礎,這部分客家人輾轉征戰十多年。最終起義失敗,清政府對這部分客家人進行清洗,使得這部分人紛紛遷徙國外避難。


  鴉片戰爭后,契約華工的興起,也讓部分客家人被騙到海外;光緒帝取消海禁后,部分客家人出洋做生意或者謀生,這部分人就是現在的華僑,他們遷徙到海外,并在海外落地生根。


  現在,客家人已經分布在5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所以有句話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本文標題: 客家歷史︱一部遷徙史,一部血淚史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news/show-9396.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州市| 奉节县| 安顺市| 庆安县| 宜丰县| 湟源县| 邢台市| 平谷区| 茂名市| 宁强县| 门源| 云林县| 白沙| 多伦县| 襄汾县| 乌拉特中旗| 鄂伦春自治旗| 台东县| 老河口市| 克东县| 米易县| 白城市| 琼中| 阜南县| 岳普湖县| 尖扎县| 方正县| 平邑县| 于都县| 永清县| 上栗县| 惠安县| 酒泉市| 常德市| 易门县| 甘洛县| 紫云| 雷山县| 台北市| 汾阳市| 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