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歷史文化璀璨悠久,人們常以“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來形容。在江西古代文化發展進程中,書院扮演著重要角色。
這里,是講學書院起源的搖籃。宋、元、明時期,江西書院數量在全國獨占鰲頭,聞名全國的書院比比皆是,如白鹿洞、濂溪、白鷺洲、象山、鵝湖、豫章、懷玉、東湖書院等,其中又以白鹿洞書院名氣最大,享有“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的美譽。
進入新的時代,江西書院文化承古出新,得到了較好的傳承弘揚,煥發出了新的人文光彩。
廬山五老峰南麓,一座飽經歲月滄桑依然古韻盎然的建筑,靜靜地坐落在時光深處。千百年來,不知多少大師在這里傳道授業解惑,也不知多少賢士從這里走向天下,而那煌煌奪目的巨著和超凡卓絕的智慧,更是在人世間流傳。
這座書院,就是地處九江廬山、被譽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的白鹿洞書院,也是中國教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白鹿洞書院其因創辦早、名師多、造士眾、影響大、文物豐而蜚聲海內外。新中國成立后,白鹿洞書院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利用,各級政府先后撥巨款進行三次大的維修,書院再度興盛。1996年,廬山作為“世界文化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書院是其主要景點之一。目前,白鹿洞書院已成為江西省集文物管理、文化交流、學術研究、旅游觀光為一體的重要窗口。
創辦早。白鹿洞書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唐朝的青年學者李渤(772~831年)。唐貞元年間(785~804年),李渤隱居在此讀書,養一白鹿自娛,人稱白鹿先生。加之這里四山環合,一水中通,深幽寂靜,俯視如洞,故名白鹿洞。長慶年間(821~824年),李渤應韓愈之招出任江州(今九江)刺史,為紀念他青年時代在此讀過書,他在此廣植花木,建亭、臺、樓、閣。之后,這里成了四方文人墨客讀書賦詩、雅集聚會的場所。至今,白鹿洞書院還存有紀念李渤等人的先賢祠和石雕白鹿。南唐升元年間(940年),開國皇帝李知誥在此“建學置田”,號“廬山國學”,使之成為與金陵(今南京)國子監齊名的官辦高等學府,此為白鹿洞書院辦學之始,至今已有1080年的歷史。
名師多。白鹿洞書院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由政府于京城之外設立的國學,其師資之雄厚不難想像。宋代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知南康軍(今廬山市)時,重建書院,親自講學,確定了書院的辦學規條和宗旨;朱熹還禮聘當時著名的哲學家陸九淵來到白鹿洞書院講學。宋寧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4~5月間,黃干、胡泳等10多人來廬山交游,建流芳橋,邀請南宋大教育家李燔來此講學《乾》《坤》,后來當地郡守邀請李燔擔任白鹿洞書院堂長。李燔在書院講學幾十年,學者云集如潮。明代中期文學家李夢陽任江西按司提學副使期間,不僅關心書院的建設和發展,親自為書院大門題寫“白鹿洞書院”匾額,而且還寫下了《始至白鹿洞》《白鹿洞別諸生》等詩詞傳世。
造士眾。白鹿洞書院與湖南長沙的岳麓書院、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河南登封的嵩陽書院,合稱為“中國四大書院”。后又與白鷺洲書院、鵝湖書院、豫章書院,并稱為“江西四大書院”。宋朝時,由于朱熹的苦心經營,加之歷代帝王的大力推崇,白鹿洞書院遂成書院教育的典范。據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江西進士》記載,由于白鹿洞書院等書院教育興盛,宋代江西有登科進士5534人,占全國進士總人數的28.73%,高居全國第一。另據統計,自南唐到晚清,白鹿洞書院培養出狀元3人,進士約200人,舉人、秀才不計其數。先后走出了如南唐狀元詩人伍喬,宋末宰相、民族英雄江萬里,宋末名將、軍事戰略家余玠,明末著名科學家宋應星,清代嘉慶朝狀元、軍機大臣戴衢亨等眾多英才名士。
影響大。千百年來,白鹿洞書院歷任負責人篳路藍縷,接續奮斗,使該院雖歷經滄桑與坎坷,但屢毀(據志書記載,書院先后兩次被毀于兵火)屢建屢修,為傳播文化、發展教育、繁榮學術、培訓人才做出了卓越貢獻。其影響之大在不同時期都有反映:在南唐時,中主李璟親自到此視察;宋朝時,多位皇帝對其關心支持,朱熹苦心經營;元朝時,南康路總管陳炎酉等倡修學院;明、清時期,書院走向輝煌,學院占地達3000畝。清代文學家、曾任江西按察使的王昶稱它是“天下書院之首”。2019年12月,“國學傳承,千年白鹿”系列國學活動在白鹿洞書院開幕,此次活動匯集了國內知名高校的著名專家和學者,在全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文物豐。“紫陽學接千年統,白鹿名高萬仞山”。白鹿洞書院現存有宋元以來的摩崖石刻50余處,有明清以來的碑刻150余塊,先賢編纂的《白鹿洞書院志》8種版本,保留有名人匾額、楹聯50多副,留下詩詞歌賦等1000多首,記有姓名可考的洞主182位,有文物藏品130多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7件),近代名人字畫400多件,各類藏書3000多冊,這些都是白鹿洞書院歷史發展的見證和第一手檔案。
詩仙李白詩云:“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講的白鹿,就是指白鹿洞書院里的白鹿。可喜的是,為了提高各方人士游覽書院的趣味性,書院管委會現在還資助養殖著14頭白鹿。我想,無論是凡夫俗子,還是名公巨卿,讀完李白的詩句,您一定渴望來此體味千年書院的清雅和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