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江西發現了吳城遺址,吳城遺址位于江西省樟樹市,是中國長江以南地區最早被發現的商代中晚期都邑遺址。吳城遺址的總面積達到了4平方公里,是我國南方地區規模較大的遺址之一,到目前已經出土了1100多件完整文物、200個文字和符號。
1973年在江西發現的吳城遺址
1973年在江西發現了吳城遺址,吳城遺址內發現有陶窯區、冶煉區、居住區、墓葬區、祭祀廣場等遺跡。是江南地區首次發現較為完整的大規模人類居住商代遺址。出土陶器、原始瓷器、銅器、石器等遺物數千件。其中燒造考究的原始青瓷器的發現,證明了這一地區即是青瓷器的發源地之一。許多陶瓷器物上還帶有刻劃的文字符號。
遺址經過九次科學發掘,共揭露面積6000余平方米,清理房基3座、陶窯12座、灰坑和窯穴92個、墓葬20座、水井2口、鑄銅遺跡一處、道路1條以及完整而宏大的宗教祭祀場所,出土了較完整的石器、陶器、原始瓷器、青銅器、玉器、牙雕等1100余件。特別是陶文、原始瓷、鑄銅工具的出土,是江西考古新的重大發現。出土文物所反映的文化內涵,既受中原文化的強烈影響,又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該遺址的發現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科學價值,否定了“商文化不過長江”的論斷。
意義:吳城商代遺址已成為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大學考古專業的實習基地,江西省博物館已在吳城建立考古站,是江西第一個農村考古站。吳城遺址的發現,對于認識長江流域土著青銅文化的產生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象征著江西早期文明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同時揭開了南方地區商代考古研究的新篇章。
吳城遺址是長江以南首次發現的大規模商代人類居住遺址,也是迄今江西境內唯一的一處內涵具有較多中原商文化因素的遺址,現已命名為吳城文化,至今仍是國內外考古界、史學界研究的熱門,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