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昌票號位于平遙古城中的“大清金融第一街”——西大街的繁華地段,始創于1823年,它是中國第一家票號,也可以說,這里是中國第一家銀行,當時的經營網點幾乎遍布整個中國,而如今日升昌已成為中國票號博物館,保留了一些當時經營所用的實物資料,向人們展示著中國古代銀行業的輝煌歷史。
日升昌票號的前身是西裕成顏料莊,總莊設在平遙,并在北京崇文門外設有分莊。清嘉慶末年,由于社會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埠際間貨幣流通量大增,而過去的起標運銀由于很不安全,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西裕成顏料莊首先在京、晉間試行匯兌辦法,結果效果很好,便開始兼營匯兌業。道光初年,西裕成顏料莊正式更名為日升昌票號,專營匯兌山西平遙日升昌票。
1、票號經營
在經理的任用上,曾經發生過這么一件事情;李氏聘任雷履泰出任票號經理后,對雷十分信任。但是雷氏為人心胸比較狹窄,對票號業務不論大小都親自過問,不讓二掌柜毛鴻翙插手,甚至在他生病時也不放手。毛氏對雷的這一做法很有意見。一次,毛氏趁財東李氏看望雷履泰病情的機會,向財東建議因雷氏病重,可讓雷回家休息養病。財東覺得這是對雷氏病情的關懷,便采納了這一建議。不想雷氏對此做法十分憤惱,暗中通知各地分號結帳,準備向財東交待賬目后提出辭職。財東李氏得知雷履泰要辭職,便著了慌,急忙到雷履泰家中問候。原來雷履泰認為毛氏想趁他生病之機奪票號業務大權,而財東又采納了毛氏讓雷回家休息的意見,雷又不得不返家休息,故以辭職要挾財東。李氏考慮雷履泰業務能力強,如果他辭職不干,將給票號帶來極大的損失。便婉言請雷履泰留任,但雷毫不松口。李氏情急,忙下跪求雷。雷履泰見財東給了自己面子,這才取消辭職打算。從此,財東李氏獨信任雷氏,雷履泰也竭盡全力經營,終于使日升昌成為票號中實力最強的一個,為財東李氏賺了大量的銀兩。
由于物品流通和貨幣周轉的需要,產生了一種專營錢鈔匯兌業務的機構,稱為“票號”,也稱“票莊”,或“匯兌莊”,這個行業為山西人所包攬,又被稱為“山西票莊”,它壟斷了全國的匯兌業,當時全國最大的票號共有17家,平遙人開的就占了7家,其中最大的票號是“日升昌”,東家是平遙西達蒲村李大全,經理為細窯村雷履泰。曾在全國設有許多分號,有“京都日升昌匯通天下”的稱譽。日升昌原是顏料行,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轉為票號,成為中國第一家專營銀錢匯兌、存放款業務的私人金融機構。日升昌曾以“天下第一”、“匯通天下”而聞名,其分號遍及全國各大城市,包括匯兌業務。
2、倒閉原因
一九一四年農歷九月,在金融界活躍90余年的日升昌票號倒閉,該號之倒閉“于全國金融影響甚大”。《大公報》上曾有人撰專文分析其倒閉之原因,茲節錄其文于下:“日升昌至道光年間改為匯兌業,其東家李姓,山西平遙人。同、光年間,其營業之發達,實為同行之冠,各省設立分號二十四處,其殷實可知。以如此殷實之票號,忽然一敗涂地,其倒閉原因有以下數端:
一、日升昌營業之中心點,在南不在北,南省碼頭最多,兩次革命均受很大影響,此其一也。
二、日升昌之款項,未革命之先均分配在南省。自革命后各省紙幣充斥,現金缺乏,由南省調回現金,往返折扣,每百兩虧至三十五兩及五六十兩。此種虧耗實足令人驚異,此又一也。
三、日升昌當革命時,欠外數目約五百萬,欠內之數七、八百萬,出入相抵,有盈無絀。然欠內之數目,成本已付諸東流,遑論利息。欠外之款項,該號為支持門面,維持信用起見,三年之中均未停利,此項虧耗又其一也。
以上三項,均該號中虧折之遠因。所以關閉如此之速者,尚有種種之近因。
第一種之大原因為廣西之官款。廣西官府催迫甚急;動輒率兵威脅,計一年之中提取十余萬兩,猶日日前往催取。
第二,該號之正經理為郭斗南,副經理為梁懷文,就資格論梁應居正。惟梁為人公正樸實,自革命后對于東家提用款項極力阻止,因此不能得東家之歡心,梁無可奈何遂于去歲出號。梁在號中素為大家所推崇,梁去人心為之瓦解。
第三,京號經理因號事吃緊,托病回晉,一去不歸。有此三種近因,日升昌遂乃一敗涂地。”
3、景區舊址
日升昌位于平遙城內西大街路南。票號舊址至今保存完好。坐南朝北,并列兩院,南北進深65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三進院落。臨街面寬5間,厚木排門,檐下彩畫,掛店名牌橫匾,院屋第一進為柜臺、賬房,東西兩邊各有柜房2間。二進東西各建客房3間。正面為中廳,面闊三間,為匯兌業務室,其上建有樓房,用以存放物品。緊靠中廳南檐接出半坡頂平房3間,為職員住處。中間為走道,東西兩邊為小套間,樓上為倉貯和伙計住處。后院南向有正廳5間,東西各有客房3間,是貴賓及高級職員住處。西側有廊道可通馬車,備確馬廄和馬倌住處。整個院落墻高宅深,布局緊湊,設計精巧,上空架設有鐵絲天網,網上系有響鈴。臨街鋪面5扇堅實大門一關,極為安全。平遙票號平遙古城的票號是中國金融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由于平遙票號創立時間之早,延續年代之長,票號數量之多,網點分布之廣,資本實力之雄厚,因而,一度執金融之牛耳,聞名于海內外。陳運和到此以詩回憶:“金融之產婆接生于平遙清末之繁華進出于票號道光三年,日升昌問世的啼叫引天下矚目(包括一個衰敗的王朝)氣宇昂然是財神臨街遍及的屬商貿”。
平遙票號在經歷了一百年的歷史,1910年以后近代銀行業興起,銀行的經營方式比票號先進,特別是大銀行都是以外國資本為后盾,中國土生土長的票號斗不過外國的洋幣外鈔,票號很快就衰落了。更由于山西票號與清朝政府的經濟相互依存,辛亥革命的爆發,清政府被推翻,票號就逐漸衰落而被時代所淘汰。
日升昌票號舊址于1995年開始大規模開發整修,1995年12月,日升昌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被辟為“中國票號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