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屋頂不僅樣式多,而且組成部分也有好幾種,主要有屋面、屋脊等部分組成,而且有嚴(yán)格的等級制度。古代建筑中常見的屋頂形式有:廡殿式、歇山頂、硬山頂、懸山頂、攢尖頂、盝頂、卷棚頂、穹窿頂、圓劵頂?shù)取4饲盀榇蠹医榻B過廡殿頂和歇山頂?shù)膮^(qū)別,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懸山頂和硬山頂?shù)膮^(qū)別。
什么是懸山頂
懸山頂,即懸山式屋頂,宋朝時稱“不廈兩頭造”,清朝稱“懸山”、“挑山”,又名“出山”,是中國古代建筑的一種屋頂樣式,在古代,懸山頂?shù)燃壣系陀趶T殿頂和歇山頂,僅高于硬山頂,只用于民間建筑,是東亞一般建筑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
懸山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其特征是:各條桁或檁不像硬山那樣封在兩端的山墻面中。而是直接伸到山墻以外,以支托懸挑于外的屋面部分。也就是說懸山建筑不僅有前后檐,而且兩端還有與前后檐尺寸相同的檐。于是其兩山部分便處于懸空狀態(tài),因此得名。
懸山頂是兩面坡屋頂?shù)脑缙跇邮剑谔瞥郧安⑽从糜谥匾ㄖ:陀采巾斚啾龋瑧疑巾斢欣诜烙辏采巾斢欣诜里L(fēng)火,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懸山,北方則多硬山。
什么是硬山頂
硬山式屋頂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雙坡屋頂形式之一。房屋的兩側(cè)山墻同屋面齊平或略高出屋面。屋面以中間橫向正脊為界分前后兩面坡,左右兩面山墻或與屋面平齊,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墻稱封火山墻,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災(zāi)發(fā)生時,火勢順房蔓延。然而從外形看也頗具風(fēng)格。常用于中國傳統(tǒng)民間居住建筑中。
硬山頂是兩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屬于雙面坡的一種。特點(diǎn)是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形成兩面屋坡。左右側(cè)面壘砌山墻,多用磚石,高出屋頂。屋頂?shù)臋_木不外懸出山墻。屋面夾于兩邊山墻之間。
硬山頂建筑等級最低,低于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根據(jù)清朝規(guī)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懸山頂或硬山頂。而宮墻中兩廡殿房也多有硬山頂。
懸山頂和硬山頂?shù)膮^(qū)別
懸山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其特征是:各條桁或檁不像硬山那樣封在兩端的山墻面中。而是直接伸到山墻以外,以支托懸挑于外的屋面部分。也就是說懸山建筑不僅有前后檐,而且兩端還有與前后檐尺寸相同的檐。于是其兩山部分便處于懸空狀態(tài)。和硬山頂相比,懸山頂有利于防雨。
硬山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形成兩面屋坡。左右側(cè)面壘砌山墻,多用磚石,高出屋頂。屋頂?shù)臋_木不外懸出山墻,屋面夾于兩邊山墻之間。和懸山頂不同,硬山頂最大的特點(diǎn)就是其兩側(cè)山墻把檁頭全部包封住,由于其屋檐不出山墻,有利于防風(fēng)火。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懸山頂和硬山頂的區(qū)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