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也就是說,秋分把整個秋季平分為前后兩段。“吹來何處桂花香,恰今日、平分秋色”,秋分是一個充滿詩意,值得期待的節氣。
在秋分節時,氣溫會逐漸下降,“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感覺會更加明顯,而且晝夜溫差會逐漸加大,早晚氣溫低,午后隨著太陽升起,氣溫將迅速回升,晝夜溫差普遍高于10℃以上。秋分時節,各地將很快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會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會下降,要注意早晚及時添加衣被。
秋分三候
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一候是說秋分后陰氣開始比陽氣更加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二候中的“坯”是細土,是說由于天氣變冷小蟲開始藏入穴中,并且將洞口封起來。三候“水始涸”是說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于水氣蒸發快,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
秋分習俗
“豎雞蛋”習俗的玩法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豎蛋游戲的最佳時光,故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在嶺南地區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秋分時有的地方有挨家送秋牛圖的習俗。這種圖是把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飲食
秋季進補,蟹肉最佳。“秋風起、蟹腳癢”,秋季的蟹肉是最肥嫩的,而且還有一定的醫療功效。秋天燥邪嚴重,吃些涼性的蟹肉,對于體內有熱、愛上火的人而言,便可起到祛火除燥的作用。須注意不宜過量食用。
山藥排骨湯是一種家常湯品,口味新鮮,可補腎養血,增強免疫力,營養價值豐富。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
栗子和紅燒肉結合在一起,能使各自的美味都得到發揮,栗子吸入了紅燒肉的油膩和濃郁的氣味,綿綿地更好吃。在做的時候可以用可樂代替水,可樂里的焦糖可使肉產生紅亮的色澤,味道也更好。
百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脫甲秋水仙堿和鈣、磷、鐵及維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營養佳品。中醫用百合作為止血、活血、清肺潤燥、滋陰清熱、理脾健胃的補藥。將百合洗凈煮熟,放冰糖后冷卻食用,既可清熱潤肺,又能滋補益中。
大棗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經有補氣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氣的佳品。中醫常用大棗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失眠等癥,它具有保護肝臟、降低血脂等作用。不過,大棗雖然味甘、無毒,但性偏濕熱,故不能多食。
自2018年起,“秋分”在現代又被賦予了新的歷史意義,“中國農民豐收節”,頌揚農民群眾勤苦勞作,傳遞豐收的幸福感。秋分節氣,意味著大地進入了秋色正濃的階段,一起迎接這收獲的時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