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月圓,舉國同慶。中秋和國慶雙節(jié)將至,今年的中秋節(jié)和國慶節(jié)在同一天,在21世紀里僅發(fā)生4次,上一次是2001年,另外兩次分別在2031年和2077年。團圓日遇到了舉國同慶日,國人與此皆大歡喜!
說到中秋節(jié),你能想到什么?吃月餅、賞月、放假……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日習俗主要圍繞月亮形成,較為常見的是賞月、拜月、吃月餅等,那么古今中外,中秋節(jié)的習俗都有哪些不同呢?
古代中秋節(jié)
按中國古代歷法的解釋,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稱“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叫“中秋”。從時令上說,中秋是“秋收節(jié)”,古代的人們在這個季節(jié)飲酒起舞,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
我國自古就有在中秋節(jié)祭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相傳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的儀式。魏晉之時,民間便開始有了中秋賞月之舉,但尚未形成習俗。
唐代,中秋節(jié)被正式定為節(jié)日,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女子拜月”風俗頗為流行,不論是宮廷還是民間,女性在八月十五晚上都不忘拜月,因為古人認為月亮上也有一位神仙——代表女性的太陰之神。
“中秋節(jié)”的提法最早出現(xiàn)于南宋吳自牧所著的《夢粱錄》中:“八月十五日中秋節(jié),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此外,事實上,到南宋才有“月餅”一說,被正式列為節(jié)日佳品。
宋代除繼承了唐代女性中秋拜月的風俗外,還有更瀟灑的活動“玩月”。宋朝的街市,在中秋節(jié)的前幾天,就已彌漫著濃厚的過節(jié)氣氛,商店販賣新酒,重新布置門前的彩樓。
到了晚上,酒樓里絲竹簫管并作,人人爭相登而賞月。夜市人馬雜沓,即使是住在陋巷里的貧窮人家,也都會典當衣物去購買酒饌,歡度中秋。
宋代對中秋節(jié)的最大貢獻,是給中秋節(jié)賦予了“團圓”的內(nèi)涵。宋朝在蘇浙一帶另有一個獨特的中秋活動也流傳至今,這便是錢塘觀潮。
元朝的中秋習俗,幾乎沒有推陳出新之舉。月餅制作越發(fā)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佳品。
明朝祭月活動已遍及全國,親友們互贈月餅、月果已成禮俗。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明代在宮中,八月十五日除吃月餅酒饌外,還吃蟹。另外,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皆供人賞月,而以游玩月橋者為最。
到了清代,中秋之夜,幾乎家家各有宴會,以酬佳節(jié)。流傳一句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拜月成了婦女的專利。
中秋節(jié)前幾天,街市上都會賣一種專供兒童玩的“兔兒爺”。兔兒爺?shù)钠鹪醇s在明末,到了清代,兔兒爺?shù)墓δ芤延杉涝罗D變?yōu)閮和闹星锕?jié)玩具,制作日趨精致。
中國飲食文化昌盛,圍繞重大節(jié)慶均有各類可口食物呈現(xiàn),中秋也不例外,其中的代表便是綿延流傳至今的月餅。
除吃月餅外,人們還會在中秋當天團圓飲酒,吃新米飯,玩月羹(桂圓、蓮子、藕粉一起熬制的羹湯),南京則有桂花鴨等物,飲食不可謂不豐富。
圍繞中秋拜月、賞月,各地產(chǎn)生了許多地方民俗,中秋拜兔兒爺、拜月姑、祭月娘、走月亮、唱月亮、燒寶塔燈、放孔明燈,偷月亮菜......還有未來女婿上門送禮提親,在一些經(jīng)濟活動中會結算與兌付工資等說法。
國外中秋節(jié)
如今的中秋節(jié),不僅僅是中國,世界各地會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以示慶祝,特別是一些受中國文化影響較大的東亞、東南亞國家,尤其是當?shù)氐娜A人華僑。
朝鮮半島
他們的中秋節(jié)是掃墓并用新收獲的谷物和果實祭祀先祖的日子。回鄉(xiāng)探親、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過中秋節(jié)的習俗。所以英文又把朝鮮半島的中秋節(jié)叫做“韓國感恩節(jié)”(KoreanThanksgivingDay)。
越南
中秋節(jié)也是越南兒童的一個節(jié)日。當晚孩子們聆聽關于阿貴的傳說、去看舞獅,有的孩子還得到父親給他買一個用來舞獅的獅子跟朋友們一起玩耍。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鯉魚燈出游玩耍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琉球
琉球人中秋節(jié)除了祭祖、拜月外還會祭灶,來感謝灶君保佑一年內(nèi)家中平安。除了吃月餅他們會吃一種叫吹上餅的食品,這是一種表面鋪上紅豆的米餅。除此之外還有拔河、舞獅的風俗。
中秋節(jié)人們都會回到家中一起吃飯、團聚,并且祭祖感謝祖先庇佑,也會吃特定的食品都與月亮、團圓有關,這些食品同時也是祭月的祭品,如華人(漢族)、越南人(京族)、琉球人都有吃月餅的習俗。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國家,對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jié)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jié)是聯(lián)絡感情來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以及商業(yè)伙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借此表示問候與祝愿。
馬來西亞
吃月餅、賞月、提燈籠游行是馬來西亞華人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中秋臨近,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號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首都吉隆坡市內(nèi)的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柜,報紙、電視臺的月餅廣告鋪天蓋地為喜迎中秋營造了節(jié)日氣氛。
吉隆坡一些地方的華人社團當前舉行了提燈籠游行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還會有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游其間,這些藝人和青年都會穿上服飾鮮艷載歌載舞。
菲律賓
中秋節(jié)是生活在菲律賓的華僑華人非常重視的傳統(tǒng)佳節(jié)。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唐人街熱鬧非凡因為當?shù)厝A僑華人舉行活動歡度中秋節(jié)。
華僑華人聚居區(qū)的主要商業(yè)街道張燈結彩,在主要的交通路口和進入唐人街的小橋上都掛上了彩幅,在許多商店出售自制的或從中國進口的各式月餅。舞龍游行、民族服裝游行、燈籠游行和花車游行等都是慶祝中秋節(jié)的活動。
如今很多習俗都被淡化,中秋除了吃月餅、放假、賞月外,便沒什么了。穿越歷史,追根溯源。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闡釋以及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解讀,應當與時俱進,文化才能鮮活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