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陳列是博物館實現社會服務最直接的手段,是博物館展示研究成果最基本的方式,也是觀眾接受博物館教育最重要的途徑。
如何提高博物館的陳列展覽水平,已經成為博物館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之一。
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博物館學會和中國文物報社共同主辦的“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活動”,始辦于1998年,截止目前已經舉辦了13屆,以評選的方式,為提高我國博物館陳列展覽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如果說“十大考古新發現”是考古界的奧斯卡,那么“十大精品”便可謂是博物館界的奧斯卡。
2017年的“十大精品陳列”共有22個展覽入圍,先來看看資料介紹:
王后母親女將——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覽時間:2016年3月8日——6月26日
展覽地點:首都博物館

展覽從女性視角展開,讓英雄人物回歸人性,以“情”感染觀眾。結構扁平化,四個單元概括婦好的傳奇一生,以小故事如同“散點透視”串聯起展覽線索。411件套上展文物從社科院考古所與河南博物院借展,其中407件套出土于婦好墓,展現了商代藝術文化的最高水準,體現了婦好的多重角色與人物特點。本展覽是四十年來首次大規模集中展示婦好墓出土文物。
回眸百年,致敬科學——北疆博物院復原陳列展覽
展覽時間:基本陳列
展覽地點:天津自然博物館

展覽復原陳列依據歷史照片,真實再現北疆博物院最初開放時的陳列布局,陳列中沿用了原有的、保存完好的鐵制展柜,柜內增設LED燈光以提升展示效果。人文歷史展區新增了具有近代歐式風格的鐵制展壁和展柜,輔以照片、圖表、實物等,立體再現了北疆博物院的百年歷史。
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漢代文明的故事
展覽時間:2016年8月9日——2017年1月9日
展覽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廳分為兩大塊,在同一個展示空間中將古埃及文明與漢代文明進行展示,從不朽、生活、權力、生靈四個角度,分別對古埃及文明與漢代文明進行闡釋與解讀。既展示了兩個文明各自輝煌突出的特征,也讓觀眾在觀賞過程中發現體會兩個文明中千絲萬縷的關聯性。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中國戰區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審判日本戰犯史實展
展覽時間:基本陳列
展覽地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同胞紀念館

本次展覽用大量史料圖片、人證物證,真實再現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多角度、多維度地展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勝利付出的巨大犧牲和作出的重要貢獻。充分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罪行,再現日本在南京及各地投降史實和正義審判史實,在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戰精神同時,體現堅決維護戰后審判所作的法律定論,共同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后國際秩序的重要。
中國絲綢和絲綢之路——錦程、更衣記
展覽時間:基本陳列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

展覽結合“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迎接2016年杭州G20峰會,依托本館絲路之綢研究成果和館藏特色,完整呈現中國絲綢和服飾歷史變遷,及其沿絲綢之路的傳播與交流,以弘揚和復興中國絲綢。
東方戲圣湯顯祖
展覽時間:基本陳列
展覽地點:撫州市湯顯祖紀念館

本展覽為2016年中英兩國共同紀念中國偉大戲劇家湯顯祖和英國杰出戲劇家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重要系列活動之一,搭建了一座展示湯顯祖及其戲劇的高水準舞臺。
首屆中原國際陶瓷雙年展
展覽時間:2016年12月9日——2017年3月12日
展覽地點:河南博物院

首屆中原國際陶瓷雙年展打破以往展覽單一模式,將古代文物與當代創新、中國與外國、實用生活與陶瓷最新觀念有機結合,在地域與時間上為觀眾了多維度的信息,使公眾通過對比引發思考。
江漢朝宗——武漢城市現代化歷程
展覽時間:基本陳列
展覽地點:江漢關博物館

展覽以清末漢口開埠到21世紀大武漢復興為經緯,以城市建設起伏和商貿流通盛衰為聚焦,講述了武漢這座居華中腹地、當江漢之匯的歷史文化名城,走向現代化艱難而曲折的發展歷程。
“長江之歌文明之旅”常設展覽
展覽時間:基本陳列
展覽地點:長江文明館

展覽以生態長江、文化長江和經濟長江為展示重點,全面展現長江的自然稟賦和文明大成,展覽分布于序廳、《走進長江》、《感知文明》和《夢幻長江》廳。
文物動物園——兒童專題展
展覽時間:2016年6月1日——2016年10月10日
展覽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展覽針對7-12歲的兒童(家庭觀眾),以兒童調查的結果為基礎,選取動物形文物,以兒童熟悉的動物原有生態作為大場景,采用文物、圖形、互動游戲和教育活動等多種方式,展示古人觀察自然,激發靈感,進而創作這些奇特而又有寓意的動物形象。
鴉片戰爭
展覽時間:基本陳列
展覽地點:鴉片戰爭博物館

展覽圍繞兩次鴉片戰爭,全面詳實介紹其背景原因、發生發展、結局影響等全部過程。總體由“鴉片戰爭前的中西世界”、“中英戰前沖突”、戰爭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及“沉淪與覺醒”七個單元組成。以中西對比、中英對比為主線,印證“落后就要挨打”主題。
地球?生物?人類——重慶自然博物館基本陳列
展覽時間:基本陳列
展覽地點:重慶自然博物館

展覽圍繞展覽主題,六大展廳有序組合形成各有側重又相互銜接的內容體系,展示地球演變、生物進化、生物多樣性以及資源、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涵蓋地質學、古生物學、古人類學、生物學、生態學等內容。
人民的光榮——朱德生平事跡展覽
展覽時間:2016年10月1日
展覽地點: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

展覽分為三大展區。運用大量朱德生前使用過的珍貴實物史料進行展示,373件文物展品使展覽主題立意得到升華,展示效果更為生動。
四渡赤水出奇兵
展覽時間:2016年5月9日
展覽地點:四渡赤水紀念館

展覽重點展示遵義會議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中革軍委帶領中央紅軍,用三個多月的時間往返四次渡過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成功跳出包圍圈,擺脫了國民黨40萬大軍圍追堵截的戰斗史實。
熠熠青銅光耀四方——秦晉豫冀兩周諸侯國青銅文化展
展覽時間:2016年10月24日
展覽地點:陜西歷史博物館

展覽分為上、下兩個篇章。重點表現兩周10個諸侯國墓地出土的代表性青銅器及其文化內涵,基本反映兩周諸侯國青銅文化全貌,注重展現不同區域青銅器的共性與個性,體現當時各地區民族與文化的碰撞、交流與融合。
千年固原絲路華章
展覽時間:2016年9月1日
展覽地點: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博物館

展覽將固原通史與絲路主題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文獻記載與考古發現相互印證,按照時間順序,采用專題的形式,精選珍貴文物2280件(套),結合輔展資料,合理利用新材料、新技術和新手段,以點帶面,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現絲綢之路在固原的發展軌跡,同時將固原本地歷史納入其中,突出固原歷史文化的多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從而揭示出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以及多元一體的特性。
大英博物館藏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素描精品展
展覽時間:2016年10月7日——2017年1月6日
展覽地點:蘇州博物館

該展覽是蘇州博物館為慶祝貝聿銘設計新館十周年而特別策劃的一場學術性與普及性并存的精品藝術特展。這是蘇州博物館與“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大英博物館首次合作,也是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卡拉瓦喬、提香等四十余位文藝復興藝術大師素描手稿在中國的首次集結展出。
永恒之城——古羅馬的輝煌
展覽時間:2016年1月26日——2017年2月4日
展覽地點: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展覽內容由意大利考古專家與中方業人員共同完成,以羅馬帝國歷史上的重要事件為線索,通過一場穿梭于羅馬著名建筑時空之旅來講述古羅馬的精彩故事。展覽通過相關精美文物的展出,盡力挖掘文物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并展示古羅馬文明在考古發掘與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