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對于建筑業轉型來說可謂是不平凡的一年,“裝配式建筑”、“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都提到了國家層面。關于裝配式建筑的政策東風,可謂接連不斷,國家級全國各地均設置裝配式建筑相關的工作目標,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加大相關扶持力度。裝配式建筑項目各地也是如雨后春筍般熱火朝天的開建。
隨著裝配式建筑的星火燎原,在為行業帶來新氣象的同時,可以預見的是傳統的建造方式、運營模式、建造理念或將遭到顛覆,今年,建筑業將迎來一場變革。
建造方式之變
裝配式建筑與傳統建筑究竟有什么不同?其實,從”秦磚漢瓦“到”預制構件“,裝配式建筑帶來的不僅僅是建筑外形的變化,更是建造方式的一場革命。專家指出,裝配式建筑是用預制的構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與傳統建造方式相比,裝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受氣候條件制約小,節約勞動力并可提高建筑質量。其特點就是”搭積木“式造房子,流水線上”生產“房子。它講究的是工業標準化的建筑理念,最終將傳統建筑模式升華為制造業的管理模式。所以從'秦磚漢瓦'到裝配式建筑,這必將是一場革命。
運營模式之變
裝配式建筑的預制件在工廠中是如何生產的呢?凡是參觀過裝配式建筑預制件的生產車間以及項目施工現場的人都頗為震撼:生產”積木“的車間里寬敞明亮,設備整齊,一套先進的信息化系統控制著整個生產流程。同時在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很少,除塔吊之外看不到施工機械,好像已經完工一樣。
建筑工地變為”總裝車間“,無疑將顛覆傳統施工企業的運營模式。專家表示,在國內通貨膨脹形勢愈發嚴峻、建筑企業招工難、用工成本居高不下、盈利空間日益縮小的今天,實踐”工廠化“的組織模式,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工廠化形式,不失為一條能幫助建筑企業突破市場競爭重圍,重塑市場競爭力的可行出路。
建造理念之變
近幾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逐年加大,建筑行業得到了空前發展,傳統”人海戰術“式的建筑生產組織方式,因為其對人工勞動嚴重依賴、簡單重復勞動多、科技含量低,使得建筑施工行業作業效率普遍低下、原材料消耗大、環境污染等問題愈發嚴重,這種現場施工、現場砌筑、人隨項目走的習慣性做法已經不符合當今世界”節能減碳“、”綠色環保“的發展要求。同時,由于傳統、粗放的產業經營方式導致的高成本、低效率也極大地影響了建筑企業的盈利能力,使建筑行業成為微利行業。如何才能扭轉這種被動局面,提升我國建筑業整體發展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裝配式建筑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2013年以來,我國各省市紛紛出臺建筑產業化扶持政策,在招商引資、財政稅收、土地轉讓、市場推廣等方面重點支持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呼吁在一切有條件的地方全面推行裝配式建筑,摒棄傳統粗放落后的建筑生產方式,追求質量、高效、集約,發展綠色建筑。
裝配式建造房子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那最終目的是什么?就是通過工業化的手段來把傳統、粗放落后的手工作業模式轉變為集約、高效的工業化的生產制造,讓我們的建筑變得更好、更快、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