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獨峰書院——碧澗修筠傳文脈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20-10-12 11:24:54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趙月枝
核心提示:獨峰書院位于浙江省縉云縣仙都街道,面朝好溪,背靠好山。它以其獨特的人文地理與變遷歷史,傳承著一方水土的文脈,詮釋著文人墨客的志向,見證著傳統書院文化在時代轉型與發展中的探索。

  獨峰書院位于浙江省縉云縣仙都街道,面朝好溪,背靠好山。它以其獨特的人文地理與變遷歷史,傳承著一方水土的文脈,詮釋著文人墨客的志向,見證著傳統書院文化在時代轉型與發展中的探索。


  謝靈運《游名山記》載,縉云山旁有孤石,屹然干云……頂有湖,生蓮花……古人云,黃帝煉丹于此。謝靈運所說的“孤石”,就是縉云縣境內名“石筍”的獨峰或鼎湖峰。這塊高170.8米的火山流紋巖巨石在九曲練溪邊拔地凌云,不僅是世界罕見的單體石柱,而且有特殊的文化意義。相傳,軒轅黃帝置鼎于峰頂煉丹,丹成后“馭龍升天”。隨著“縉云山”被唐明皇李隆基敕封為“仙都山”,以“獨峰”為標志的詩畫仙都神秀山水,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在這里流連忘返,使仙都成為甌江山水詩路上名勝遍地、詩文滿山的重要節點。南宋理學家和教育家朱熹曾先后兩次來縉云。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因公務第一次巡視縉云。在壺鎮講學一天后,他在仙都停留了六天,一邊寄情山水,留下了“碧澗修筠似故山”佳句,一邊傳道講學。朱熹講學在縉云及周邊縣成為縉云文化與教育史上影響深遠的大事,而壺鎮美化書院和仙都獨峰書院的建立,就是重要見證。


獨峰書院


  當然,創建書院并非一時一人之功,獨峰書院尤為如此。嘉定元年(1208年),在“慶元黨爭”中寂寞而終的朱熹得到平反,寧宗皇帝賜謚號“文”。朱熹弟子們在他講過學的地方,開始了創建書院活動。也正是在這一年,朱熹在仙都講學時事其左右的縉云學子陳邦衡和陳邦鑰兄弟在仙都建立讀書堂弘揚理學,為獨峰書院埋下了一塊奠基石。寶慶三年(1227年),理宗皇帝贈朱熹為太師,并追封“信國公”。一年后,遷居縉云的青田籍進士葉嗣昌在讀書堂的基礎上創建講學之所禮殿。咸淳七年(1271年),朱熹的弟子、官至戶部尚書兼臨安知府的縉云進士潛說友撥款擴建了禮殿,定名獨峰書院。擴建與翻修后的獨峰書院,“氣象聿新,有天然泉石之境”,當時堪稱一流。


  到了元朝,朝廷直接派官員管理書院,稱為“山長”。獨峰書院也因有孔家世孫孔林任山長,并在書院內立孔子像,而在江浙名聲大震。在縣內同為紀念朱熹講學所建的美化書院,也達到鼎盛時期。然而,到了明初,朝廷重點興辦官學,民辦書院開始衰落。明洪武三年(1370年),縉云知縣朱成遠在縣城新建了官辦的五云書院,而獨峰書院中的孔子像,則被移到縣城學宮內供奉。


獨峰書院


  到了明代,位于獨峰之西的伏虎巖下的獨峰書院由于地勢較低,不斷受到洪水的侵蝕,逐步被湮沒。但是文人墨客們講學論道熱情依舊。在獨峰書院的舊址,明代縉云進士樊獻科建立過“仙都草堂”。然而,這都無法代替歷史上獨峰書院更為廣博的文脈傳承功能。終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前后兩任知縣的努力、鄉紳的倡捐以及縉云百姓的踴躍捐助下,一座嶄新的獨峰書院在獨峰西面的好山腳下落成。它坐西朝東,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主體部分三間三進,左右各有十間廂房,由圓洞門和小門相連,花園、天井與廂房渾然一體,古樸典雅,簡約大氣。


  不過,因天時地利人和而得以重建的獨峰書院,也在30多年后的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迎來了科舉制度的終結。當然,也正是這一制度的終結,使這座精英與鄉民勠力同心興建的晚清傳統書院建筑,真正進入了服務于更廣泛的民眾普及教育的時代。從清末的“鼎湖學堂”“獨峰學堂”到“縉云第三高等小學”“縉云縣立獨峰小學”,再到上世紀50年代辦在這里的“鼎湖小學”和恢復高考后一度作為當時在附近的仙都中學的高考復習班課堂,獨峰書院以其傳統的名稱,銘記于七里八鄉一代代農家學子的心中。


獨峰書院·禮圣殿


  現存的《獨峰書院志》不僅記載著同治年間修建書院的歷史、周邊景觀、書院楹聯、規約與捐助名錄,而且念念不忘追溯書院與朱熹講學的淵源以及書院帶給縉云“二百余年賢達迭出而科名之盛甲于浙東”的輝煌。今天,我們也許已經很難探尋朱熹的理學思想本身在縉云及周邊地區的具體傳承脈絡。但是,從隔壁永康縣出現了以陳亮為代表的“永康學派”,用經世濟民的“事功之學”挑戰朱熹所代表的理學家“道德性命”之學,也許可以類推,這一帶的文人,并沒有因為朱熹的聲望而停止自己的思考。朱熹縉云講學和此后的書院建設,使重教尚學在縉云蔚然成風,一直延續至今。獨峰書院也作為縉云的文脈高地,于1985年和2011年先后成為縉云縣和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而清華大學校園里那座縉云人開設的“獨峰書院”咖啡屋,也默默詮釋著“獨峰書院”四個字在當地人心中的學術殿堂記憶。


獨峰書院


  現在的獨峰書院與原址相隔兩里地,有優越的人文地理位置。門前,是波光粼粼、鷺翔魚游的好溪;背后,好山巖垅上一個自然穿洞,遠看如月似鏡,構成在書院里抬頭可見的“月鏡巖”奇觀;旁側,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仙都摩崖題記的倪翁洞核心區,這里布滿了從唐代到近現代的名人摩崖石刻。


  近年來,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一批批中外學者和青年學子走進書院,開展學術研討與國際人文交流活動。這座歷經滄桑的書院不僅恢復了其作為講學之所的功能,而且正致力于講好五千年華夏農耕文明的故事,在賡續與創新書院文化中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標簽: 獨峰書院

本文標題: 獨峰書院——碧澗修筠傳文脈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news/show-9616.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拜城县| 辛集市| 东方市| 抚顺市| 富锦市| 枞阳县| 波密县| 托克逊县| 简阳市| 新闻| 泸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思南县| 临高县| 胶南市| 五家渠市| 清丰县| 张家口市| 武鸣县| 青海省| 胶州市| 怀安县| 厦门市| 大新县| 尼木县| 和顺县| 喀喇沁旗| 繁昌县| 湖南省| 招远市| 芜湖县| 稷山县| 鄂伦春自治旗| 微山县| 松阳县| 历史| 吕梁市| 同仁县| 团风县| 秀山| 修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