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描寫的建筑有賈府和大觀園,又以大觀園為主,可以說大觀園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經典之作,同時,大觀園也是曹雪芹構建《紅樓夢》一書的空間基礎和出發點。
大觀園是當時人們生活方式的凝固和放大,逝水流年,當無始無終的時間帶走人的年華,但是建筑卻永遠固存下了人的生活印跡。通過這些永恒的建筑,應該能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和體會。
大觀園不僅是《紅樓夢》中賈府的人居環境,也是小說敘事的基本框架,其中,曹雪芹在文中對建筑的描寫可以說發揮地淋漓盡致。
《紅樓夢》中建筑意象十分突出,共有四十多處直接以建筑房舍表現空間的敘事特征,如“冷子興演說榮國府”(第2回),“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第6回),以至于到最后的“錦衣衛查抄寧國府”(第105回)等等,都是通過建筑展現時空的變化,以及故事情節的推進的。
首先具體說說大觀園,大觀園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園林,也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筑描述的典范,小說主要通過賈政等人游覽大觀園來表現它的整體特征,共有八個景點,即大門、曲徑通幽、沁芳亭、瀟湘館、稻香村、蘅蕪院、大觀樓、怡紅院。
大觀園是《紅樓夢》的主要綱領,所有紅樓兒女的故事都發生在這里。
大觀園正門有五間,并有窗閣,進門是一座翠嶂擋住,像一座假山,翠嶂山下有洞,洞下有清水,山上有羊腸小道,賈寶玉稱之為“曲徑通幽”。
而且大觀園的修建全是仰仗著從芳園北墻角引來的一股活水,“水如晶簾一般奔入”,沁芳橋得名于沁芳水,橋上有一亭,名沁芳亭,沁芳橋是連接怡紅院和瀟湘館的必經之路。由此可見,沁芳橋的關鍵。
瀟湘館是日后林黛玉居住地,獨們獨院,三間房舍,院內曲折,植物以竹子為主,而竹子大多生長與南方,暗示主人為南方人,又寓意高潔,瀟湘館外觀為斑竹,“斑竹一支千滴淚”,符合林黛玉以淚洗面的天性,可見,《紅樓夢》中的建筑的風格與人物的性格是多么的吻合。
蘅蕪苑是薛寶釵的居所,獨門獨院建筑,園中沒有花木,只有奇異的藤草,氣味芬芳,室內清雅脫俗,均以“冰炸紋”形,顯示冷美人封建正統的八面玲瓏的性格。蘅蕪苑必須從云梯上去,是位于半山腰的建筑,突出“樸素”的建筑風格。
怡紅院是賈寶玉居住的地方,是大觀園的主要建筑,由于賈寶玉生活在兒女成群之地,所以怡紅院顯得更女性化,略帶胭脂氣息,《紅樓夢》中寫賈政進入其中,“一徑引入繞著碧桃花,穿過籬花障編就的月洞們,粉墻環繞,綠柳周垂”。
可見,賈寶玉居住之地,是何等的清幽,又是何等的充滿詩情畫意,正如太虛幻境之地的氛圍縈繞在其中,這也是反應《紅樓夢》主旨的表現之一,同時也是寄托在中國傳統的建筑文化氣息里的,反應了中國古典建筑風格。
大觀園不僅有很多私人居住的地方,還有很多公共景點,蘆雪庵是其中之一,依山傍水,位于大觀園中心水面東岸,距離櫳翠庵和怡紅院都不遠,景色優美,充滿禪意。
《紅樓夢》中除了建筑主體外,還有室內古玩擺設以及室內裝飾,特別是房間中突出的筆墨紙硯,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等人的房間都是主要用書來裝點的。
曹雪芹對房間的精致的描寫,是他生活的時代大戶人家的生活方式,他身處在那樣的文化氛圍中,可以說,對于這些東西的描寫是信手拈來,令后來讀者不得不嘆服。
縱觀《紅樓夢》中對建筑的描寫,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曹雪芹如一個畫師一般,將他生活的時代的建筑以文筆的方式呈現在了我們當代人的眼前,多年以后,當我們再次品味古代的建筑時,會發現再也找不到當時那種精致典雅的人居環境了。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們失去了很多,再次品味《紅樓夢》的時候,我們多么希望回到過去,去領略當時人們精致的生活方式以及當時人們恬淡的人文情懷,可是,失去的是再也找不到的,也是我們最為珍惜的,也是最懷念的,如今,這種懷念只能讓我們重溫舊夢——《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