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前20年,現在及未來一段時間里的大環境對于中小型建筑行業企業來說未免過于不友好,想要借大環境的東風順勢而上幾乎成了不可能的奢望,具體來看會有五大新困境。
1、市場困境:競爭殘酷,僧多粥少
建筑行業市場競爭的殘酷有目共睹,一個一兩千萬的項目能讓上千家企業趨之若鶩,入圍后還得看最后抓鬮時的運氣,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必定導致競爭的無序,先想辦法把活拿下來再說,活著成為基本要求也是最高綱領。餓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甲方的事情一再發生。
2、資金困境:現金流緊張,導致各種并發癥
“現金流惡化是目前所有經營管理難題的根源”。這句話在建筑行業內得到廣泛的認同。墊資到正負零是基本要求,其次是進度款支付比例偏低,再加上最后遲遲不能結算,工程企業把拆東墻補西墻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甚至迫不得已推遲員工工資的發放以彌補資金缺口。
3、人才困境:人員流失嚴重,青黃不接埋隱患
隨著十三五期間業務的快速發展,這幾年新進畢業生的數量大幅增加,大量工作經驗三到五年的年輕人被頂到了項目總工甚至項目經理的位置,往往在成本控制、質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經驗和積淀不足,客戶投訴不斷、安全事故頻發,給企業的品牌和聲譽造成極大的影響。同時,由于建筑行業工作需要跟著項目走,條件也相對艱苦,不少年輕人工作幾年后就會跳槽到其他行業(一般認為,員工畢業后工作前五年屬于公司投入期),建筑行業反倒成為其他行業的培訓學校。
4、管理困境:內部管理不善,跑冒滴漏層出不窮
建筑行業沒有明顯的規模經濟效應,再大的營收體量都是由N個項目累計構成,生產管理工作自然就落到了最基層的子分公司身上。很多基層子分公司是因為這幾年業務快速增長而從一個項目經理部“翻牌”過來的,其人員配置、能力水平培育都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還有一些基層子分公司一直效益不高分配也不合理,員工的收入水平很低,導致人心不穩項目管理比較松散,跑冒滴漏現象層出不窮,甚至出現了損公肥私的違法亂紀行為。
5、用工困境:優質分包資源短缺,訴訟不斷
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特別是勞務人員的老化與供給減少,市場上優質的分包資源越來越少、越來搶手、越來越貴。國家法律法規對勞務人員的保護是越來越健全,但也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不正當手段來侵害建筑企業的合法利益。再加上建筑企業上游支付不及時造成的資金緊張,下游分包分供支付經常跟不上,優質資源的流失和法律訴訟也就成了家常便飯。
從企業的分化到行業格局的固化,是大多數傳統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家電行業、汽車行業大抵如此,建筑業競爭格局的固化來得更晚,但也必然會來。建筑業競爭格局從分化到固化,是綜合差異長期競爭的結果,有外部環境、政策的因素,也有企業自身能力的因素。無論企業處在哪個層次,傳統的建筑行業賺大錢、快錢、急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企業的思路需要向賺小錢、慢錢、長期錢的方向轉變,沒有這種觀念的改變,即使在行業的頂層,也會被擠壓到行業的底層,這是社會發展、時代發展的使然,也是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
壟斷競爭之下,中小建企的生存挑戰,如人飲水,冷暖只有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