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坭興陶,學名為紫泥陶,與江蘇宜興紫砂陶、云南建水陶、重慶榮昌陶并稱中國四大名陶。
傳統欽州坭興陶制備工藝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制備坯料:坯料選用橫穿欽州市區的欽江以東的泥土,俗稱東泥,東泥為軟質粘土,顏色為黃白色,含微量石英砂,在坭興陶的生產工藝中起調整可塑性以結合性作用,和欽江以西地域的泥土,俗稱西泥,是一種含鐵量較高的紫泥石,顏色為紫紅色,表面層有少量鐵質浸染,為硬質粘土,可塑性及結合性較差,按東泥40~60%、西泥40~60%的重量百分比混合,經研磨、脫水等一系列工藝制成坯料;
2、坯體成型:采用手拉坯成型或注漿法將坯料制成各種器型的坯體;
3、修整坯體:將坯體修整以達到設計要求;
4、坯體干燥:采用室內干燥法、風干法或曬干法對坯體進行干燥,使坯體水分排出;
5、裝飾坯體:使用雕刻工藝來裝飾坯體;
6、燒制坯體:將干燥好的坯體放入窯中,在氧化氣氛下(窯爐中的氣孔均處于打開狀態)升溫至1050℃時,從窯爐中放進特制的窯變材料(如松脂、松枝等)并關閉窯爐的全部氣孔,窯變材料的不完全燃燒產生大量的還原氣體,即在在窯爐內產生還原氣氛,繼續升溫至1100~1150℃時停止加熱,自然冷卻,出窯;
7、拋光打磨:將坯體拋光打磨,即為坭興陶。
窯變是在燒制過程中發生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所造成的色澤及紋路的變化。目前窯變技術較成熟,先是在氧化氣氛中完成水分的排除和有機物氧化分解,然后往窯爐中投加窯變材料,如松脂、松枝等,通過窯變材料的不完全燃燒產生大量的CO氣體,在窯爐內部形成還原氣氛,將坯體中+3價鐵離子還原成+2價鐵離子,再加上燃料中不完全燃燒的煙霧,引進碳素沉著作用,使坯品變色更豐富,在原來鐵紅色的基礎上,隱約呈現出古銅、紫紅、鐵青、金黃、墨綠、天藍、粟色等多種色澤,以及天斑、虎紋等紋理變化,大大提高產品的商業價值。
通過研究發現影響坭興陶窯變的主要因素為燒制過程中氧化鐵的還原階段,坭興陶的技工們在氧化鐵還原階段的控制上下足了功夫,如往窯爐中投放窯變材料、控制窯爐排氣等方法來提高坭興陶的窯變幾率,坭興陶的窯變幾率從最初的10~20%逐漸提高至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