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的建筑
“當一片白云在碧藍的天空飄過,建筑的整片幕墻上便也有云影輕輕掠過。當四季的變遷讓山巒披上青紅黃綠,建筑也因此有了春夏秋冬般行走著的生命。當此刻站在另一座山頭遠望這片山,群山的影像好似復印在建筑的表面,青黛的山色若現若隱,仿佛與背后的大山連為一體。整個建筑充分尊重自然并有機融合到周邊環境中,清新飄逸,向人們展示了自己獨特的、額外的魅力。”
這是一位建筑師對2014年竣工的大連華信(國際)軟件園的品鑒,語言充滿詩意,一如建筑本身。
黃星元說,這個項目自設計開始,就力求以面對當代的姿態,用新材料、新技術、新理念來建造新的建筑。在功能、空間序列、時代文化傳遞方面,實踐現代建筑在中國落腳的合理性。
該軟件園總部大樓位于連綿山丘半山腰的臺地上,遠遠望去建筑表面整體透明、輕盈、干凈,走近建筑并仰視直至天空,建筑是消隱的??臻g體塊的構成、抽象簡約的手法,應對當今辦公空間規模的巨大化,表現出可操作的靈活性。室內空間的開放性、垂直空間的流動性,寬走廊相聯著大小會議室和咖啡廳,都適宜于北方寒冷地區室內高效舒適的工作模式。采光和通風分離化的單元式幕墻,確保建筑外觀的整體統一和自然通風調節的便利,把山地環境引入室內,陽光瀉下,山風流動,人通過建筑與自然共生。
2014年,大連華信(國際)軟件園工程竣工,黃星元為此編著了專著《清新的建筑》,記錄了該工程從選址、方案設計、工程設計、工程施工到建成的全過程,并發表了有關建筑理念和思考文章。借此機會,他進一步闡明了“清新的建筑”表達的是什么:一是與環境和諧的建筑,入得其中有愉悅的體驗,而不是滿眼沉重的形式表現;二是用對材料,選好建造方式,簡單明確,一目了然,把建筑的功能性、技術性融入建筑美學;三是在建筑整體上表現出清澈、輕盈、簡雅和真誠。走一條輕裝前進的設計路徑,從容專注地只為完成建筑設計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