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清茶,一曲琴音,一首婉詩雋詞,在微隱于杭城巷陌的映山靜水時光里,有一位杭州繡娘,以絲線為筆墨,用出世之心為入世之藝,她便是本期“我有匠心”大師說主人公——金家虹。
初見金家虹,素色布衣,白玉耳環(huán),布染圍巾,不施粉黛,便已得知她是素雅之人,渾身上下透露著傳統(tǒng)的中國氣質。周日的上午,工作室里彌漫著陣陣茶香,金家虹的徒弟們三三兩兩的過來,跟隨金家虹學習傳統(tǒng)杭繡技藝。刺繡的課程其實只有幾小時,而她們卻愿意在這里呆一整天。窗外車水馬龍,風云交替,而屋內平靜溫馨。屋外的院子里,金家虹養(yǎng)著一只大狗,閑時她與弟子聊天、飲茶,消遣每日幽靜清淺的慢時光。
談起與刺繡的緣分,金家虹想起了小時候與媽媽一起學針線的時光,兒時小小的興趣在金家虹的心中生根發(fā)芽。15歲,金家虹開始拿起針線學習刺繡,三十多年的光陰彈指一瞬,如今說起決定從藝的那一瞬,她的眉眼里仍透露著滿滿的堅定。
刺繡素來是中國最有人文精神的傳統(tǒng)技藝,它由女性情感融入而成,所以它最能體現中國手工藝文化的精神。在杭州工藝美術學校刺繡設計班學習期間,金家虹得到了啟發(fā),不僅掌握了傳統(tǒng)杭繡的基本針法,她更有心將杭州之美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畢業(yè)后,金家虹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水琴為師,進一步學習傳統(tǒng)杭繡的各種技藝和知識。在學藝的過程中,她感受著老一輩人對于刺繡的情感與堅守,也親眼見到刺繡正漸漸失去自身所屬的靈魂語言。每當看到市場上越來越多的作品,盲目遵循著大眾的主流審美,金家虹的心中不免覺得惋惜,從那時起,她決定要為杭繡做點什么。
2009年,金家虹開始創(chuàng)作“青花系列”作品,以傳統(tǒng)青花為題材,跳出傳統(tǒng)滿工繡的設計方式,以女性體態(tài)的背影為載體,運用大量的畫面留白,來展現別樣的杭繡之美,演繹著“新一代杭州繡娘”對于傳統(tǒng)藝術的理解與創(chuàng)作表達。
金家虹懷揣著滿腔的熱血完成了這一系列創(chuàng)作,幻想著作品面世后會得到好評。然而,褒貶不一的言論紛至沓來,有人說她的作品偷工減料、投機取巧,甚至是離經叛道,完全背離了傳統(tǒng)杭繡之美。那樣的言論,讓金家虹一度陷入了迷茫。
彼岸燈火闌珊,此岸曉風冷月。究竟要不要堅持自己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理念?讓金家虹感到彷徨無措。而正在這時,她遇上了自己的“伯樂”——馮驥才。2010年,天津大學100周年校慶,在展覽中,馮驥才老師一眼看中了金家虹的作品。
“布展時,馮老師不僅為我提供了8米長的展墻,每一幅作品他都親自為我調試燈光,我和他仿佛有一種天然的默契,我不用說他就知道我的作品想要表達什么。他對我說,他在我的作品里看到我心里堅持的東西,并且鼓勵我繼續(xù)創(chuàng)作下去。”馮老揮筆,為金家虹寫下“銀針牽彩線,妙指繡心圖”,他的肯定,也給了金家虹繼續(xù)堅持創(chuàng)作的決心。
而今,金家虹已榮獲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省級杭繡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浙江省抽紗刺繡中青年十大名師,高級工藝美術師、首屆中國刺繡藝術大師等頭銜,弟子云集。除了教授傳統(tǒng)的杭繡技藝,金家虹還會鼓勵徒弟堅持自己風格的創(chuàng)作、繡出擁有個人故事和特點的作品。
無論生活節(jié)奏有多快,金家虹始終用自己的節(jié)奏,一針一線,描繪自己的藝術人生。大師許麟廬說,藝術是尋門而入,破門而出的過程。我們祝福所有和金家虹一樣守藝人,以妙手繪匠心,譜寫這一時代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