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莊,落在著名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大王峰與幔亭峰麓,地處閩江源頭崇陽溪畔,比鄰核心景點武夷宮,與武夷山國家旅游度假區一水之隔.占地8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由中國建筑大師楊廷寶教授指導,中國科學院院士齊康,建筑師賴聚奎,楊子伸設計。設計對地方的新風格進行了探索;斜坡頂,出挑垂篷柱子的檐口和八角形廊邊小窗.曲折的體形則使建筑富有節奏感。
建筑風格
整個建筑以獨特的建筑風格與環境融為一體,以濃郁的鄉土氣息延續當地悠久的歷史文脈,既突出閩北民居特色,由具有江南庭院風采,曲徑回廊,淺灘流水,形成人工自然化,自然人工化的格局.促成了武夷山地區建筑“武夷風格”的形成,是“"新鄉土主義”的經典代表作。
武夷山莊夏日荷塘
詩書大家林楷先生曾慨然稱道:“秀而野,巧而樸;精微而寓宏放,古趣而饒新姿;瞻其外,錯落若雪鷺霜鴻;入其內,朗凈如澄潭秋月”。
武夷山莊內游廊建筑
武夷山建筑風格有“五宜五不宜”的建筑原則,楊廷寶大師當年在武夷山提倡的“宜低不宜高、宜散不宜聚、宜淡不宜濃、宜藏不宜露、宜土不宜洋”,部分創造武夷山莊的大師連同武夷宮、蘭湯村、宋街等景區一批建筑物的“挑梁掛柱”、“白墻紅瓦”的“仿宋民居”建筑風格被現今建筑界公推為“武夷風格”。
武夷山莊金獎水簾餐廳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