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件作品是東陽竹編融人物、動物、器物這一體的創新之作,打破了傳統竹編著眼于單體人物、動物或器物的拘囿,通過數件竹編藝術品的有機組合,形成了一個“形散而神不散”的藝術空間,體現出濃郁的江南水鄉風情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桃花源式的理想追求。作品使用了編、彈、挑、穿、壓等技法,其中的鸕鶿和魚兒通體采用貼片手法編織而成,形成了強烈的質感。而主體人物漁翁突出了東陽竹編中最擅長的人物造型編織,從人物面部表情、軀干動作至穿著打扮,皆精編細織,既有漁家的粗獷,又有水鄉的柔媚。作品在第五屆東陽·中國木雕竹編精品博覽會上首次亮相便獲好評,獲得金獎。
詠鵝圖是東陽竹編壁掛經典之作,作品以王羲之與兒子觀察鵝群生態之題材,用編、彈、抽、貼、繞的半立體浮雕編織法,人物栩栩如生,紫藤花繁葉茂,白鵝振翅欲飛,竹亭小巧玲瓏,外框采用大自然的斑竹,經火烤、防蛀防霉的處理,斗工精細,色彩協調,彎曲自然、平整,內質淺用竹鞭來制作,更顯自然,統一,運用了十字編、穿插、挑彈、貼片、纏繞等十多種竹編技法,通過借鑒繪畫中的散點透視法,把人物、動物、花卉、山水、屋宇等形象表現得傳神生動。
樂叟圖突破了傳統東陽竹編中人物編織多限于單個人物的制約,借鑒東陽木雕的圓雕構圖技法,以三位人物組成群像,增加了整體造型及編織技術難度。三位老者兩位在對弈,一位在觀棋,神情動作不一,須發纖細,衣褶當風,尤其是人物面部用細達0.02mm的篾絲編織而成,通過對肌肉及骨骼結構凸凹有致的處理,呈現逼真的肌理感,視之栩栩如生。編織者除運用了傳統的“十字編、貼片、插彈”等編織技法外,還巧妙地運用竹材各部分內容,制作出小巧玲瓏的道具,使人物與器物比例科學,營造出和諧的視覺氛圍。整件作品附著于珍貴的紅豆杉底座上,與自然山體形態契合,巧妙地詮注了編織者對“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表達出對盛世華年、和諧社會的由衷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