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大師趙紅育作品賞析,福祿百壽圖、絲綢之路、無錫古運河&江南水鄉。
福祿百壽圖:作品篇幅不大,但色彩豐富,顏色轉折柔和自然,主體是繡有一老壽星,壽星臉部雖小,但精細的繡出了壽星那笑瞇瞇、喜洋洋、紅光滿面、神采奕奕的神態,在壽星的左上方繡有一只向下飛來的紅色蝙蝠,寓意著宏福到來,在壽星的右邊靠著一只梅花鹿,寓意著高官厚祿,尤為精妙的是在壽星的袍服上繡有不同字體壽字100多個,它巧妙地排列成各種不同的圖案,豐富了畫面,更加深了作品的含義,也使得仙翁捧桃祝壽的形象生動、寓意更豐富。
絲綢之路:作品雖小,但氣勢很大,內容豐富,采用雙面精微繡的技法,精細地繡出了古代一支絲綢商旅,浩浩蕩蕩在沙漠中前進的場面。畫面繡有24個人物,21匹駱駝,4匹馬,5頭毛驢,3條獵犬。人物神態各異,有的手執馬鞭,有的懷抱琵琶,有口銜長號的樂工,有肩披哨馬的商賈,駱駝馬匹錯落有致,犬只竄行伍間,毛驢俯首負重。再現了數千年前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繁華的風貌。在刺繡創作中巧妙地運用多種針法來表現物體的不同質感。如用亂針繡法繡出了駱駝皮毛厚實凝重的感覺,用平繡的針法繡出了絲綢絹緞潤澤的質感,作品中寸馬豆人,用線最細處僅用一根絲線的六十至七十分之一,而人物須眉必現,神采飛揚。畫面左上角的194個字的題跋,記載了絲綢之路的起源與歷史功績,筆畫細若蠅毫且點劃分明,字字清晰,使作品充滿了詩情畫意,也將刺繡的精、細、美發揮得淋漓盡致。作品獲第五屆民間工藝博覽會“金獎”;并先后被中國工藝美術珍品館、中國藝術研究院各收藏一幅。
無錫古運河&江南水鄉:作品主要著重描繪江南水鄉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秀麗的景色,作品采用雙面精微繡技藝,用直套針.施針.滾針.亂針.纏針.虛實針等多種針法,繡出了物體的各種不同質感,繡出了作品的虛實、遠近層次,再現了千年古運河、江南水鄉小橋流水的寧靜和溫馨。作品獲江蘇省藝博杯“金獎”;并被德國海得堡博物館等多家專業機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