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工藝紋樣重寫實。宋瓷紋樣中,特別是花鳥一類,大量出現寫實紋樣,形成宋瓷鮮明的裝飾風格和時代特征。工藝紋樣的寫實風氣,大致形成于唐末五代之際,這個變化當初主要從絲織品中反映出來。絲織品的花卉紋樣由過去平列圖案式的布局,發展為寫實折枝,即所謂的“生色花”。到了宋代,刺繡和緙絲等,更注重生色花,并把它提高到一個空前的水平。這個風氣也影響到同時代的金銀器、建筑彩繪和陶瓷等工藝門類。
宋瓷上的寫實花鳥紋樣,屬于花卉題材的主要有:牡丹、芍藥、蓮荷、菊花、葵花、梅花等;禽鳥魚蟲題材以孔雀、鷺鷥、雁雀、蜂蝶、鴛鴦、魚鴨等較為常見。為適應陶瓷工藝的特點和裝飾性的需要,往往保留花鳥生動自然的外形特征和生長運動姿態,動用點、線、面結合的方法,將其簡化處理為平面形象。在構圖形式上,很少出現嚴格對稱的形式,而多采用繪畫式的均衡構圖。均衡構圖是一種運動的形式,它的特征是支點兩邊形態不同而分量相等,因而富于變化,顯得生動活潑。如宋代定窯、磁州窯常見的雙花窖樣,在一個平面上,兩花對置,但形態卻不相同,或上或下,或仰或俯,或一花盛開,一花含苞待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