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的裝飾紋樣逐漸得到了發展。由于農業的出現,定居的農人過著穩定而有秩序的生活,得以積累生產經驗,發展生產技術。并且有一部分人相對固定地從事手工業生產,工藝技術不斷提高,為這一時期裝飾紋樣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在骨、木、石等類器物和建筑上都裝飾著各種紋樣。陶器的發明和陶器藝術的繁盛是這一時期工藝美術的劃時代的成就,我國新石器時代遺留下的裝飾紋樣,以陶器的裝飾紋樣最豐富。
陶器的裝飾紋樣分為幾何形紋樣和自然形紋樣兩大類。許多早期階段的陶器的造型和花紋是摹擬陶器出現前作為器皿的造型和肌理紋樣的,因此早期陶器上的幾何形紋樣不少是源自編織物的幾何形肌理紋樣。在當時人們的臆想中,器物的肌理紋樣是產生功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一些陶器上的幾何形紋樣是在制作陶器的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是在對陶坯進行修整、拼接、加固等工藝過程中留下的條理化的痕跡而構成的幾何形花紋。因此以上幾何形紋樣的產生是和物質生產相關的。陶器上的自然形紋樣卻是由于氏族人們的精神上的需要而產生的,反映出當時人們祈求氏族興旺、衣食豐足、驅災辟邪的意念和愿望。自然形紋樣以動物紋樣為主,也有少量的植物紋樣,而興盛于這時期的圖騰紋樣則顯現出神秘的色彩。圖騰是以某一種超人的物體的形象(以動物最多)作為氏族的共同的祖先,因此圖騰紋樣是以血緣為紐帶的氏族全體人們所尊崇的形象,所以是氏族共同體共有的裝飾花紋,它是整個氏族的精神生產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