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器物上的某些花紋非常有特點,一些唐代作品是通過花紋而被人們識別的。
(1)龍紋:是用來表現云朵的花紋,在唐代刻碑、金銀器、玉器上頻繁出現。常見的多為兩類。一類為多齒骨朵云,云頭似為“凸”字形困狀,其后有一條須狀云尾,一類云頭似“品”字形,其后亦帶云尾。前一類云頭邊沿呈波齒狀,后一類云頭邊沿較光滑,云頭中部凸出的部分呈梯形,其上有細密的陰刻線,唐代某些玉雕動物尾部也呈這種樣式。
(2)云紋:唐代帶有龍紋的玉飾很多,典型作品為上海博物館收藏龍紋玉璧。這類龍型一般頭細長,上顎長而尖,端部略翹,龍身似鉈身但較短。
有學者認為,唐代龍類花紋多為直身少盤旋,但我們從唐代嵌螺鋼銅鏡(河南陜縣出土,見《中國美術全集·八》)所嵌龍紋看,唐代盤身龍紋還是運用得很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