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著名畫家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的六法,對中國園林藝術創作中的布局、構圖、手法等,都有較大的影響。
他的六法其一是“氣韻生動”,“氣韻”是一幅畫的總的藝術效果和它的藝術感染力。所謂“氣韻生動”,就是要求一幅繪畫作品有真實感人的藝術魅力。
其二是“骨法用筆”,即繪畫的造型技巧。“骨法”一般指事物的形象特征;“用筆”指技法,用墨“分其陰陽”,更好地表現大自然的陰陽明晦、遠近疏密、朝幕陰晴,以及山石的體積感、質量感等。下筆之前要充分“立意”,作到“意在筆先”,下筆后“不滯于手,不凝于心”,一氣呵成,畫完后又能作到“畫盡意在”。
其三是“應物象形”,即物體所占有的空間、形象、顏色等。
其四是“隨類賦彩”,即畫家用不同的色彩來表觀不同的對象。中國古代畫家把用色得當和表現出的美好境界,稱為“渾化”,在畫面上看不到人為色彩的涂痕,看到的是“秾纖得中”,“靈氣惝恍”的形象。中國山水畫家在色彩運用上的這種“渾化”的境界,與中國園林藝術中的建筑、綠化、山水等色彩處理上的清淡雅致等要求是一脈相承的,但自然中的景色入畫,畫的色彩是不變的,而園林藝術的色彩卻可以隨著一年四季,或一天內早中晚的變化而變化,這是園林與繪畫的不同特點,也是繪畫達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