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園林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文人雅士厭煩戰爭,玄談玩世,寄情山水,風雅自居。豪富們紛紛建造私家園林,把自然式風景山水縮寫于自己私家園林中。如西晉石祟的“金谷園”,是當時著名的私家園林。石祟,晉武帝時任荊州刺史,他聚斂了大量財富廣造宅園,晚年辭官后,退居洛陽城西北郊金谷澗畔之“河陽別業”,即金谷園。據他自著《金谷詩》:“余有別廬在金谷澗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眾果竹柏藥草之屬,田四十頃,羊二百口,雞豬鵝鴨之類莫不畢備。又有水礁魚池土窟,其為娛目歡心之物備矣”。晉代著名文學家潘岳有詩詠金谷園之景物,說明石祟經營的金谷國,是為老年退休之后安享山林之樂趣,并作為吟詠作樂的場所。地形既有起伏,又是臨河而建,把金谷澗的水引來,形成園中水系,河洞可行游船,人坐岸邊又可垂釣,岸邊楊柳依依,又有繁多的樹木配置,養雞鴨等,真是游玩、吃喝皆具了。
北魏自武帝遷都洛陽后,大量的私家園林也隨之經營起來。據《洛陽伽蘭記》記載:“當時四海晏清,八荒率職……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饒,爭修園宅,互相競爭,祟門豐室,洞房連戶,飛館生風,重樓起霧。高臺蕓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園園而有,莫不桃李夏綠,竹柏冬青”。“入其后園,見溝讀賽產,石蹬碓堯。朱荷出池,綠萍浮水。飛梁跨閣,高樹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