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農業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互聯網高度普及,現代技術迅猛發展,加速推進著農業現代化進程。
對農業來說,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現代農業瘋狂發展帶來豐厚經濟利益的背后,卻是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遺失。
“現代文明的滲透超越,傳統農耕已漸行漸遠,是時候站出來繼承、保護、傳承農耕文化,并讓其在與現代文明的融合中重換新生。”商城縣正基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欣霖如是說。
傳統農耕文明堅守者:做農業減法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句充滿詩意的話,道出了無數中國人對傳統農村生活的眷戀。但隨著城鎮化、工業化和現代化的迅速發展,傳統農村特別是傳統農耕文化卻日漸衰落。
農業是一個文化的興盛也是人民生活的最基本依賴。在漫長的傳統農業經濟社會里,我們的祖先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燦爛的農耕文化。中國的農耕技術傳承千年,如今在全球化浪潮中,農耕文化受到現代文明沖擊,漸行漸遠并面臨著著中斷和甚至喪失的威脅。

李欣霖說:“田、牛、犁是農耕文化永恒的主題,但現在這些已經漸漸淡出了農村舞臺,傳統的農耕文化,讓許多人特別是80后、90后們感到陌生和遙遠。”
李欣霖,男,漢族,1985年出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2002畢業于商城縣高級中學,在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學習一年后,于2003年離校創業,2005年開始創辦正基系列公司,現任河南正基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及各子公司董事長兼公司創辦人,慈善人士、傳統農業堅守者、互聯網+綠色傳統農業+紅色休閑旅游模式倡導者,“薪火相傳再創輝煌”長征精神紅色旅游火炬傳遞商城站火炬手。李欣霖的老家信陽商城縣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處,大別山北麓,是河南的東南門戶,2000多平方公里國土面積,七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近年來,商城縣不斷發展特色農業產業,許多農民轉型成為新農人,發展油茶、茶葉、中藥材、食用菌、商城黑豬、淮南麻鴨等特色種養產業。
與這些新農人相比,李欣霖是一個另類。李欣霖始終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作為發展原則,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致力打造新型原生態道路和低碳經濟模式,并發表多篇文章提出“互聯網+傳統農業+休閑旅游+紅色文化”理念發展家鄉農業旅游經濟,做“傳統農業堅守者”。李欣霖,現任河南正基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及各子公司董事長兼公司創辦人,亦為數家子公司的董事長及持股公司董事。李欣霖負責制定企業總體發展戰略、投資決策以及發展方向,通過子公司、持股公司以及與合作公司聯合投資運作單個項目等多種形式,實現了公司在建筑、房地產、教育、農業、旅游、養老、網絡科技等領域多元化發展的格局。
在李欣霖看來,土地流轉政策的實施、農業技術的不斷創新以及互聯網的高度普及,使農業成為投資的風口。近年來,農業資本市場運作環境的不斷改善,各行各業的企業紛紛跨界涉足現代農業項目。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個新興行業,現代農業促進了經濟發展,提高了農民收入,但其背后是種種問題的野蠻生長,早些年大規模投資的農場項目以銷聲匿跡告終的例子比比皆是。并且,在利益驅使下,中國傳統農耕文明逐漸被遺忘,甚至被拋棄,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傳統農業是農民依據自然環境和作物間的關系,運用獨特甚至獨創的耕作技術和實踐經驗,經過世世代代探索、努力并傳承下來的農耕文化。在發展現代農業同時,我更希望能夠為農業做減法,堅守中國的農耕文化,使得千年傳承下來的農耕文明得以延續并發揚光大。”在眾人享受時代進步的時候,李欣霖卻對農耕文化如此執著。
傳統并不意味著落后:發展傳統農耕加法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耕文化是我國農業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不能丟,而且要不斷發揚光大。弘揚農耕文化,拓展農業多功能,不僅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也是共建美麗鄉村和美麗中國的具體行動。
對于堅守傳統農耕的李欣霖而言,傳統并不意味著落后:“在對農業做減法的同時,還需要對農業做加法,讓傳統農耕和紅色旅游、休閑度假相結合,形成一種古樸、原生態的文化特色。”
商城縣是個旅游大縣,曾獲得“美麗中國·全國創新示范縣”、中國深呼吸小城100佳、中國最美麗縣、中國最具幸福感縣級城市等多項含金量很高的榮譽,同時商城縣又是一方孕育革命的紅色熱土,大別山革命老區蘊藏著深厚的紅色文化。
老家發展紅火的旅游業和深厚的大別山革命精神給李欣霖很大啟發:城鎮居民渴望回歸自然,通過農耕+旅游,讓他們體驗傳統農事活動,了解當地特色民俗和風土人情,品嘗真正原生態食材,學習紅色文化,了解革命歷史,學習革命斗爭精神,享受身心享受和精神陶冶,這是一個可持續的綠色農業循環發展。
“在基于自然環境、田園風光、農耕生產和農家生活的基礎上,整合農業生產、農村生態、農民生活、鄉村文化等多種資源,將農業與自然、人文和旅游相結合,不僅能夠促進農民多渠道就業,保障農民收入,還能喚醒人們對生態環境和傳統農耕文化的重視。”李欣霖如是說。
“互聯網+”是現在的主流,在各行各業紛紛擁抱互聯的時候,李欣霖也緊跟潮流,在嫁接傳統農耕與旅游的同時,依托互聯網實現“農耕+X”:通過線上可視化的圖文、視頻推廣傳統農耕文化;借助網上商場銷售真正的綠色農產品;依托網上牛人創意讓農業呈現更多藝術形式......
“互聯網給農業提供了更多“X”的可能,我們發揚傳統,我們也擁抱現代。”
中國文化講究“天人合一”,農耕文化亦是如此。保護和傳承農耕文化,是對土地的尊重,亦是對生活的尊重。在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中,在發展現代農業、推動城鎮化進程中,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像李欣霖一樣,保護并堅守著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并發揚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維系真正的和諧。(文/中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