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望城區銅官街道彩陶源村位于銅官街道的東南部,與望城區行政中心隔湘江相望,全村轄40個村民組,3780人,面積8.8平方公里。這里歷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自然環境十分優美,民俗資源十分豐富。
彩陶源故名思義是彩陶的發源之地,享譽世界的“長沙銅官窯遺址”位于彩陶源村沿湘江一帶,占地0.68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保持最為完整的唐代民窯。銅官窯首創釉下多彩、首創陶瓷裝飾藝術,首開海上陶瓷之路,是陶瓷藝術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也特別提到了它。
村域內有一條長八公里的彩陶溪貫穿東西,沿線匯集108沖的水源終年不斷地流入湘江,兩岸樹木參差披拂,溪水清澈蜿蜒,民居大都分布在溪流兩岸,掩映在青山綠水之中,以16座風格各異的橋梁連接兩岸,特別是一些河谷、淤地夾在丘陵之間,遠接開敞農地,空間進退有序,一派田園風光。2011年彩陶源村被評為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2015年被評為美麗宜居示范村。中國500強企業新華聯集團慕名置地興業,投資百億元在這里打造國際文化旅游度假區,現已啟動建設,計劃一期工程于2018年6月18日對外開放,無疑又給彩陶源增添了一道濃墨重彩的風景線。
像在我們這樣歷史人文、自然環境比較好的地方搞美麗鄉村建設,絕不能心血來潮,操之草率,而應從長計議,周全考慮。既要考慮到守住“根”、保住“魂”,又要考慮怎樣呼應新華聯銅官窯古鎮項目,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發展美麗經濟。近幾年來,我們始終堅持“越是久遠的,就越是新鮮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越是世界的;越是歷史的就越是現代的”的理念,將文化之魂鑄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之中,建設的每個設施、每處景觀都打上了文化的烙印,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故事,尤其是我們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都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特別是在重視各種文化元素的保護、挖掘與融合,提升美麗鄉村建設的內在品質,培育提升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價值取向,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方面,做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和有益的工作。
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把文化引導貫徹融入美麗鄉村建設全過程。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尊重歷史記憶,對于有景觀價值和文化底蘊的舊宅民居及古樹名木等歷史遺存,盡可能予以保留;在廣場建設和民宿建設中充分運用長沙窯文化元素或符號打造特色;在村改項目空間格局和景觀塑造上力求展現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留住鄉愁的田園風光,形成處處有景觀,組組有韻味的自然文化景觀。
比如,在村口建了一座仿唐門樓,精選出古陶器上的詩詞十首、銘文八條,請省市書法名家書寫,在門樓下面修建了一個書法走廊,這些詩詞、銘文傳遞的都是正能量,告訴了人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其中有些詩文對增強村民自信心、榮譽感,產生了積極作用。此外,在彩陶溪沿線立了七個文化石,村民能天天耳濡目染中華傳統文化,使村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淳化家風,繼而促使社會風氣也越來越好。還有在陶鄉民宿的入口用陶器、夾缽、窯磚堆砌了一個文化墻,題寫了長沙窯的詩文,還做了一個大煙囪,讓大家感覺到有場景、有故事、有溫度,既傳承了陶瓷藝術,又作為地標贏得村民普遍認可稱贊,堅定大家發展民宿產業的信心。
培育村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樹立務實、守信、崇學、向善為內涵的價值取向。我們始終把“軟件建設”看得比“硬件建設”更重要,把風尚美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的前置條件,探求激發村民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源自動力。如果搞個村級建設這也動不得那也動不得,這也要補償那也要補助,人家來了基本禮儀也沒有,茶水也沒有一杯喝,工作處處受滯,那還談什么美麗鄉村建設呢?好的風尚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正象我們的陶器一樣,由單色向多彩的轉變,經歷了南青北白長沙彩的過程。為此我們采用了文化的多元,形式的多樣來教育引導村民。
我們請原長沙市委副秘書長何季麟先生為我們寫了村歌《彩陶謠》和《彩陶源賦》,謳歌彩陶文化和美麗鄉村的美侖美奐,讓村民體會到文化的自信心和發展的獲得感。請出生于本村的國學大師馮天亮先生寫村規民約歌,歌詞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把文明公約、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融入進去,用地方話講大道理,讓村民自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美麗鄉村建設打下堅實的人文思想基礎。與此同時,我們還開辦了村級網站、及時報道建設成果、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公開建設情況和資金使用情況,發揮村民在民意驅動,組織帶動等方面的決策、參與、建設、監督的主體作用,使村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位置發生了改變,實現了從被動參與向自覺參與的轉變,確保美麗鄉村建設的順利推進。
完善建設鄉村文化設施,為發展鄉村旅游“搭臺唱戲”。近三年來,我們在全村范圍內建設了六個農民文化廣場,選址合理、分布均勻、主題突出,為村民提供了健身、休閑、娛樂的好場所,傳承了“人人相熟、守望相助、彼此信任、充滿溫情”的鄉土文明,讓村民過上了市民的生活。我們還建設一個農民文化大戲臺、成立了四支文藝隊,每逢節日都要組織自己的文藝隊登臺演出,他們自編、自導、自演、自娛、自樂,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宣傳了黨的政策,服務了當前工作、凝聚了人心、聚集了力量。
彩陶源人講彩陶故事,做自己的五彩夢,這是一個地方的擔當,也是對國家的擔當。今年,我們又在靠近長沙銅官窯遺址和新華聯銅官窯古鎮項目的附近,按照“合乎要求、合乎民意、合乎生態、合乎健康、合乎旅游、合乎民俗”的要求。啟動兩個民宿片區的建設,目的是為了呼應新華聯項目,傳承長沙銅官窯文化,解決村民就地就業,發展美麗經濟。我們請來對長沙窯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吳小平先生在這個片區內做了一個文化工作室,傳播彩陶文化,傳習長沙窯的柴燒技術,還對贊茶、打春、對歌等非遺進行研究、創意開發,把非遺及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帶領廣大村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集思廣益,集合各方優勢,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長途跋涉,剛剛起步,美麗鄉村建設任重道遠,之前的工作,只是一個好的開端。我們相信,只要堅定不移地走文化引領美麗鄉村建設之路,不久的將來,彩陶源村可能給大家呈現出一個美麗鄉村建設的樣板、文化建設的標尺,一個最具潛力與活力的鄉村旅游村落。(文/長沙望城區銅官街道彩陶源村支部書記周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