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鄉村,打造農民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家園,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生動實踐,是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平臺,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宿州市不斷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統籌推進示范中心村建設、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建設、自然村環境整治,下大力氣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壯大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具有皖北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之路。

堅持均衡化實現美麗鄉村整體推進
宿州市強化頂層設計,把美麗鄉村作為新型城鎮化的末端支點,以省級美麗鄉村建設和鎮區治理提升為重點,加快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布局,鄉村在享受方便快捷的城鎮化服務同時,保持固有內涵。
開展村容整治,以“三清”“四修”“五化”為抓手,率先在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安全飲水、安全住房、公共衛生、道路建設等方面開展探索和嘗試,輻射帶動均衡化推進,確保農民住上安全房、喝上干凈水、走上平坦路,使示范村面貌在短時間內煥然一新,由“點”上示范到“面”上推開,由“盆景”變成“風景”。
加大農村環衛環保建設。示范村通過政府投入一點、村集體補助一點、農民再掏一點的方式,健全村莊衛生長效保潔機制,按照500人配備一名保潔員的標準,建立了專職保潔隊伍,添置了環衛設施,建成垃圾中轉站,實現了垃圾收集處理全覆蓋。整合環保、城建、環衛等機構人員設施,率先探索構建統一的農村環衛環保綜合管護執法體制,以“綠水青山”留住“金山銀山”。
保持鄉土味彰顯美麗鄉村地方特色
宿州市堅持因地制宜,在規劃設計、民居建設、景觀打造上注重挖掘村莊特色,找準農村的“魂”,留住農民的“根”,讓鄉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不把鄉村變成“低層次”的城市。堅持就地取材,以種植本地林木、花卉、果樹為主,在房前屋后,村道巷道,廣植樹木,栽種花草,把村莊建成“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等“微田園”;大量使用本地青石、磚片、煤矸石等鄉土材質硬化村道;在立面改造上,注重傳承白粉墻、坡屋面等傳統大田民居元素,保留青磚房、泥磚房、農家院,突出農村味,留住泥土香。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宿州市各地還注意用好農村土能人、土專家,利用他們人熟、地熟、村情熟的優勢,積極參與村莊規劃、街道整修、村莊綠化等工作,為美麗鄉村建設出主意、想辦法;注重弘揚鄉土文化,發揮鄉賢示范引領作用,制定村規民約,用農村的“土法律”,用農民的“土辦法”,引導村民自我規范、自我管理,構建和諧的鄉村人際關系。
如今,美麗鄉村建設的步伐還在不斷加快,一座座建成或在建的美麗鄉村示范中心村,日益嬗變為生態環境山清水秀、生產生活富裕、鄉風鄉情文明和諧的新“高地”。(文/中安在線-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