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于清光緒三年(1877年)的古德寺位于湖北武漢市漢口黃浦路上滑坡74號,該寺混合了世界各大宗教建筑的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在漢傳佛寺中極為罕見,被譽為"佛教勝地一大奇景"、"漢傳佛寺第一奇觀"。

武昌起義爆發時古德寺住持昌宏法師率弟子積極救援革命軍,因此受到民國政府的禮遇,成為“共和首寺”。1912年孫中山還專程到寺憑吊革命烈士,寺廟匾額由時任民國副總統黎元洪親筆題書,自古以來豎寫匾額都是皇家寺廟的專利,這也彰顯了古德寺的超然地位。
這座奇妙的建筑雖為佛教寺廟,卻包含著不同宗教的建筑元素。很多人第一眼見到古德寺,都以為它是一座清真寺。樓頂九座伊斯蘭風格佛塔的塔剎既像風向標又像十字架,而立面墻上的圓窗和長窗卻是基督教堂的建筑樣式。

在佛教中,孔雀、獅子、白象通常出現在緬甸、泰國等南傳小乘佛教的廟宇中,而古德寺作為漢傳大乘佛教叢林,建筑卻處處皆是雕刻精美的獅頭、白象、孔雀等小乘佛教的教義符號,這在我國內地漢傳佛寺中可說是獨一無二。

古德寺殿頂九座佛塔布局講究,從地面的任何角度最多只能看到其中七座,暗含了道教北斗九星,七顯二隱的說法。殿頂四沿的96個蓮花方墩源自中國的傳統望柱,寓意"國之四維、天圓地方",每四個蓮花方墩前立有一尊神像,他們是是佛教中的二十四諸天。
中國傳統古典建筑盡管也有在房頂上供奉雕塑的習慣,但只僅限于屋檐上的脊獸,像古德寺這樣在建筑邊沿擺放24尊佛教護法神是西方古典主義的常見建筑手法,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教堂尖頂有幾分相似。

佛祖釋迦牟尼左手結禪定印,右手結降魔印,端坐于大殿屋頂最高處俯視著蕓蕓眾生。相傳佛祖修行時有魔王不斷前來擾亂,以期阻止他悟道成佛。后來佛祖右手指下垂觸地令大地為證,于是地神出來證明釋迦牟尼已經修成佛道,終于使魔王懼伏。
大殿內從左至右供奉著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和琉璃世界的藥師佛,被稱為橫三世佛。因為巧妙運用了自然采光,每一束光線的折射恰到好處,呈現金光燦燦佛光普照的殊勝吉祥!
寺院里還供有武漢唯一一尊四面佛,佛像四張面龐分別代表愛情、事業、健康與財運。該四面佛請自泰國,為曼谷愛侶灣飯店前著名四面佛之分身,經泰國和中國的僧侶聯合灑凈開光,據說有求必應很靈驗。(文/網絡)